歌唱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2009-09-15叶欣易琳
叶 欣 易 琳
摘要:歌唱心理学是研究演唱者心理现象与教学实践的一门新科学,它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规律,认识到歌唱学习与音乐心理中的感知觉、记忆、意志、情感情绪、兴趣、个性等因素密不可分。本文从了解歌唱活动有关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其对歌唱行为的支配和影响作用,并能在歌唱学习与演唱中克服一些不良的歌唱习惯和心理因素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使歌唱学习活动及歌唱表演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歌唱心理 歌唱学习 感知度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高级神经系统控制下实现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歌唱实践也不例外。我们的歌唱学习、表演及教学和诸多心理因素发生着联系,要提高歌唱水平和教学能力,除了掌握歌唱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需要懂得与歌唱活动相关的心理知识,掌握这些心理因素的一般规律,以使歌唱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与表演达到更好的效果。
歌唱活动中的意志是人活动导向和控制方面的心理品质,它包括意志的坚定性、果断性和自控性等方面。歌唱活动是歌唱者为了获得完美的歌声,塑造声音艺术形象的一种有目的的审美行为。歌唱学习者的活动效能首先取决于他的意志品质,在歌唱活动中,我们要首先注意意志力的培养: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此来引导和规范其与歌唱相关的各项活动;要在歌唱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力,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愈挫愈奋,不断前进;要在歌唱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歌唱的控制能力,使歌唱的各方面达到更好的协调;在临场的演出中,要学会自我控制,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活动中去,以达到最好的艺术表演效果。
因此,在歌唱教学和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意志力的锻炼和培养。通过自觉的、有目的的意志来努力达到对自己的歌唱情绪和情感的有效调控。
歌唱活动中的兴趣是人的情感动力因素,它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力基础。实践证明:当对学习歌唱有兴趣的时候,歌唱感觉会更加敏锐,想象力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就会达到最佳的境界。因此在歌唱学习中要注意对歌唱兴趣的培养,调动学习兴趣和唱歌的积极性,在精神兴奋和情感充沛的状态下学习歌唱。
歌唱活动中的感知觉是人对事物信息接受和整合的心理过程。歌唱活动中的内部感觉有:呼吸感觉、共鸣感觉、吐字咬字感觉、情绪感觉。外部感觉有:音高感、旋律感和节奏感。这些感觉可以说是一个人音乐审美感知的基础。对于歌唱者来说,其音乐感觉能力的不断提高,除了先天的素质之外,还有一个不断实践和体验的过程。
歌唱活动中的记忆是对歌唱活动有关的感知觉信息的输入、贮存和提取。音乐的歌唱记忆既包括一般记忆,如知觉的、认识的、情绪的和运动的各种经验,也包括音乐中特有的单音记忆、旋律记忆与和声记忆等。在我们的歌唱学习实践中,对歌唱技能技术的学习大都是通过感觉记忆的积累来完成的。
与歌唱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记忆表象主要有: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在视觉表象的记忆中,除了对歌词和曲谱的记忆外,还包括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歌唱行为和教师示范的视觉形象的记忆。歌唱本身是表演艺术,它要求歌唱者通过视觉去接收和积累更多的他人表演时的歌唱状态和情感表现,作为自己歌唱学习的参照摹本。
概念记忆功能在歌唱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歌唱活动除了和感觉方面的表象记忆相联系以外,它也同知觉方面的表象记忆相联系。歌唱学习者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追求审美的艺术境界等,这些几乎都和知觉的表象记忆有关。歌唱学习者通过理性的概念记忆不断地学习同歌唱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在歌唱活动中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艺术标准,使自己的歌唱实践变得更为自觉和有效。
歌唱活动中的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想象是创造性的”,它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这种禀赋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因此,音乐记忆是音乐想象的基础,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是音乐家的重要心理特征。
歌唱中的音乐想象可以分为音乐再造性想象和音乐创造性想象。音乐再造性想象是歌唱者在歌唱活动中依据歌曲作品在脑海中形成的相应的音乐形象的过程。一首歌曲的情感内涵越丰富,歌唱者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就越深刻,再造的歌曲艺术形象也就越生动。音乐再造性想象是歌唱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之一。
歌唱情感是歌唱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是伴随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的歌唱艺术表演的创造活动具有非常强的功能作用。首先,情感是歌唱艺术的创造与表现的动力。其次,我们的歌唱艺术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歌唱艺术本身就是表情的艺术,它的艺术想象与艺术创造也是以情感的抒发为主要目的的。
总之,歌唱的过程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对于歌唱心理学的研究和运用,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只有了解了歌唱的心理状态,掌握歌唱的相关心理规律,采取适合自己歌唱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歌唱学习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主动地遵守它、顺应它,以避免弯路和倒退,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叶欣 防灾科技学院大学生艺术活动指导中心
易琳 华北科技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邹长海.歌唱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张凯.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高楠.艺术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吕景云,朱丰顺.艺术心理学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