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的一次防疫行动

2009-09-14

百家讲坛 2009年16期
关键词:鼠疫传染病威胁

李 刚

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的今天,全世界人民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范措施,中国政府也不例外。鲜为人知的是在晚清时期,当时的清朝政府也曾经经历过一场罕见的鼠疫流行,经过不懈努力,最终避免了一次灾难。

19世纪末以来,由于全国各地兴建了不少医院和医学堂,医疗卫生知识日渐传播,加之新政期间推行地方自治,提倡改良社会习俗,卫生公益事业受到了重视。在1904年,天津在大沽设立了专门的防疫医院,该院以“保卫商旅,消弭疫防”为宗旨。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大沽查船防疫章程》,对于突发性传染病的扩散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

清末两三年间,东三省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白山黑水间本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三省官员的疫情报告不断上达北京,“鼠疫蔓延,为患甚厉”。

在过去人们往往忽视自然灾害对于政局的影响,反而是更加重视本身的变动,殊不知,像东罗马帝国那样的超级大国很可能不是因为政治的腐朽而溃败,而是因为可怕的黑死病——在帝国末期,每天都会从城市中抬出数以千计的死人,有的人甚至在收集尸体的过程中自己突然倒地。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疾病威胁是不能承受之重。哪怕发生在医疗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这也是一个让当局感到恐慌的社会问题。

所以,在政治改革的后期,东三省人民参政议政情绪尤其高涨,力促转折性变局的出现。其背后原因不单单是因为日本的威胁,还有这起持续数年的传染病也在激发着民怨的扩散。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如果说日本的扩张是“肘腋之害”(李鸿章语)的话,那传染病的威胁就是真正的“肝脏之害”了。

到1910年底,东三省已经因为鼠疫的传播“病毙数千人之多”。政府上下被这一状况吓呆了,同时也拿出了相关的处理办法,希望能对疫情有所控制。上谕到“山海关一代设局严防,毋任传染内地”,并严格规定“由奉天至山海关只开头等客车,其余暂停开行,并分段节节察验”。

尽管采取了措施,但是疫情还是传到了关内。

1911年,晚清政府又发出紧急上谕,严责地方官员防范不力,要求各疫情发生地段要严防死守,“设法消弭,以重民命”,并特别命令:天津一带如有传染情形,即将京津火车停运,免致蔓延。北京处于防疫戒严状态。

时人以至于今人都有这样的说法:皇帝老儿与清朝统治者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性命,生怕鼠疫传人京师。

殊不知京师乃帝国之都,人员密集,不仅仅有“皇帝老儿”,如果鼠疫一旦蔓延,首先倒霉的绝对不是皇亲国戚,而是城中的黎民百姓,还有各国公使等外国驻京人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遭到国际谴责,甚至会引来不必要的外部干涉。

所幸的是,到1911年2月间,“哈尔滨等处,成效渐著,日见减轻”;3月,“直隶奏称,疫势渐平”,京津铁路恢复开通。

在这个过程中,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提倡革除陋习,宣传现代防疫知识,到1911年10月,顺天府设立了“临时慈善普济红十字总会”,各地在士绅的支持下还设立了分支机构。

编辑惜墨

猜你喜欢

鼠疫传染病威胁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人类的威胁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鼠疫“六问”
重新认识鼠疫
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搞笑图片
传染病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