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善

2009-09-11王永亮

声屏世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专业型人才职业

善,伦理学最根本的问题,是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德为善政,政在养民”,这是《尚书》里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里的话,都是讲“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就是说,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能润泽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竞高下,争长短,它总是安身立命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地,这种品格才最接近于道。

传媒作为一种资源、一种社会力量,跟水性是非常接近的。它无所不在,在现代社会当中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传媒人力资源管理视野下人才开发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分层是传统的专业型传媒人才;第二分层是职能类管理人才;第三分层是职业经理人才。这三种分层之大善升华为三种意识。

专业型传媒人才要有问题意识。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现代传媒对专业型人员的要求与从前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处也正是传媒人才培养的重点。首先是传媒人才的人格要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荣誉在于深刻地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成果才能有效地融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力量潮流中去。其次是传媒人才的专业自觉。谁对于资讯的分析整合能力强,谁就拥有更多的社会“话语权”及传媒影响力。第三是传媒人才的基本风格。专业的视角、专业的分析工具与方法,将帮助受众更加真切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给人温柔、关怀和贴近的亲切感,而方静却更能显示出新闻职业人的中性和冷静。镜头前,她从无大悲大喜的表情,因为她觉得新闻需要的不是“会煽情的人”,而是一个不从个人好恶出发,多做客观评价和思考的,表现得更为冷静理智的主持人。

职能类管理人才要具备品牌意识。在传媒品牌建设中,没有优秀的人才比没有资金更可怕,一定要把人才发展战略置于优先考虑的重点,切实搞好品牌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人才创造性和能动性潜力的开发,是促成品牌成功运营的强大武器。的确,在眼前这个喧闹、多元、文化断裂的世界上,找不到自己的身影是人们的共同感受。在中国的传媒领域,人们对固化的理想模式与现实效果之间的断裂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大量的节目产品几乎是千篇一律地克隆。凤凰卫视恰巧诞生在需要文化重构和创新的年代,在努力寻找如何亮出自己品牌的时候,喊出了“开拓新视野、创造新文化”的口号。它通过三个“依靠”,达到三种“融合”,实现三个“改变”,即依靠有选择地对西方和港台文化的汲取、借鉴、消化;依靠对前沿意识的把握和领悟;依靠群体智能优势和富有成效的运作机制,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把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融合,把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相融合。使电视文化高高在上的尊严性变为平民化、低视角;使严肃刻板的教化功能变为宽容、理解、沟通;使自视高贵的精英文化变为直接的心理体验,从而找到了雅俗并存、中西融会的文化定位。

职业经理人才要具备通才意识。职业经理人即传媒业务经理人,传媒管理者的高层代表,包括电影、电视、广播节目制片人、报业传播业务项目经理、出版界项目负责人等。这类人才与职能人员、专业人员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综合性,突出的职业特征是能够融媒体传播与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为一体,是高层次的复合性人才。从核心竞争力来说,传媒职业经理人是熟知中国传媒国情,懂得运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知识、经验及技能,以传媒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人。其应该具有三种能力:把握体制和政策的能力,有政治头脑和制度意识;熟悉新闻业务的能力,掌握编辑和采编等基本新闻业务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懂得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学等基本经管知识。时至今日,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传媒经营管理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阐释精到:“记者、主持人、管理层,我不知道喜欢哪个身份更多一点。现在跑一线不像以前那么多了,除了一些重大题材,感觉上更轻松。每天的工作里有比较大的一部分是在开会,但是作为管理层,思维方式跟记者单枪匹马地冲在一线是不一样的,当记者只要想着自己这一条片子这一个事件如何表现到最好,而且可以直接看到成果。在管理层则需要有全盘的考虑,有策划意识。”

(本文为国家广电总局课题“全国广电系统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调查报告”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本文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

1.王永亮:《传媒思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郑保卫:《新闻长思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陈志武:《媒体、法律与市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欢

专业型人才职业
人才云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我爱的职业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