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听众 力求实用”做好新闻解读
2009-09-11元生
元 生
如何让新闻解读性的节目具有较强的可听性?“解”之所需,“读”之有悟是关键,节目应该在“所需”和“所悟”上下功夫。如何做好“所需”“所悟”?从贴近听众的角度选择新闻,力求新闻解读具有实用价值是做好新闻解读节目的着力点。
选择贴近听众的新闻
重大新闻、热点新闻、民生新闻、身边的新闻都能成为节目中解读的新闻类型,但是,取舍决定于听众的关注度和需求度。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本土新闻优先原则。一般情况下,本土的新闻事件是节目关注的重中之重。在大连人民广播电台2006年度收听率分析报告中有这样一组关于各种新闻受关注程度的数字:从“听众关注的新闻范围”来看,“本地新闻”(87.1%)和“国内新闻”(85.3%)的需求印证着地缘文化优势,“本地新闻”的需求居榜首。
本土新闻链接原则。如何让本地听众对外地的新闻事件有更高的兴趣和关注,这跟新闻事件和本土的关联度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联度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探寻。像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节目把目光放到了新闻事件和本土的链接上,以寻求他们和大连的关系,这里有老百姓的诉求点,是不能被忽视的细节。
多数受众优先的原则。比如大连市政府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面向大学生公开招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应届大学生的就业之路在哪里,如何拓宽就业思路,更新就业理念,是每一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要选择和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更为贴近的新闻进行解读。
突发性新闻事件关注原则。类似于“9·11”事件、非典这样的突发性新闻事件一定要及时向听众介绍更多信息和事态发展进程,包括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评论。
让解读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一条新闻报道应该从中提取和听众有关的信息点进行扩展和再深入的剖析,从细节入手选取解读的信息,以独特的视角凸显独家的思考。解读新闻要做到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新闻解读要有服务意识。比如,在解读“河北的咸鸭蛋中含有苏丹红”这条新闻时,大连电台搜索相关信息,联系专家和业内人士,做了一期服务性质突出的新闻解读节目。因为始终把听众的需求放在首位,这条新闻的解读对听众来说就有了更大的收听价值。
新闻解读把话语权交给听众。在解读的新闻中,对于大连的相关政策和法规,需要政府部门的有关人士进行更为全面、详尽的介绍。但是,媒体、政府的关注度并不一定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听众的需求。像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群体的医疗保险政策问题,这时就需要直接把政府部门的人员请到直播间接受听众的热线咨询,把话语权交给听众。
用“人”来解读新闻。新闻是由人构成的,由人来推动的。作为新闻事件最主要或最重要的当事人,被采访者拥有对该事件进行解释的相对权威的发言权,也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他(她)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这种认识和感悟在节目中体现出来对于听众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做新农村建设新闻的解读时,就采用直接对新农村建设中好的带头人,村长、村支书进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来诠释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让听众对新农村的建设有了真正的认识。
提高主持人的节目驾驭能力。解读新闻,不同的媒体、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深度,给受众展示的空间是不一样的。在解读新闻中,常用的方法是采访专家和新闻当事人,主持人提问题,专家、当事人回答,主持人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主持人找到解读新闻中的亮点,才能调动专家、新闻当事人的积极性和兴奋点,调动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点。拥有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新闻资源、同样的专家资源,会因为主持人的不同使节目的可听性及播出效果发生巨大的变化。
(作者单位:大连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