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方讲好百姓的故事
2009-09-11蔡铁英
蔡铁英
讲朴实无华的故事
地方台最大的优势是立足本土,与观众有着地域、心理、文化价值的接近性。这个优势是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基础,这个基础决定了地方台讲好百姓故事的基本特征:讲朴实无华透着乡土气息与时代同步脉动的故事。
对于没有明星和名主持人的地方台来说,采用短纪录片的形式不仅切实可行还与讲好百姓故事的基本特征和风格相契合。采用纪录片形式讲故事,一方面可以规避由于选题平民化而导致的缺乏深度,另一方面也使节目风格得到统一。
旅顺电视台的《滨城记录》栏目开办近八年,在当地很受观众喜爱,它始终用最朴实的方法讲述着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能产生情感共鸣的故事。有次笔者和同事采访路过一个村子,注意到一座老屋前,坐着一位百岁老人。邻居说老人的儿女都很孝顺,想接老母亲过去一起生活,可她就是不肯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肯离开老屋,她的百岁人生又有怎样的故事?根据这个素材栏目组摄制了《村妇百岁》,片子播出后许多观众打来电话要求重播。虽然它没有戏剧化的情节,没有奇闻异事,但它真实。是生活的本身让“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了当地百姓听不完,也听不够的故事。
讲百姓关心政府关注的故事
2007年为了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旅顺地区大面积推广大棚生产,尽管媒体和政府反复宣传动员村民们转变耕种方式,可还是有一些农户有顾虑。《滨城记录》用镜头拍下了许家窑村村民姜凤文一家冒雨建大棚以及他与村民们在棚头房避雨时议论的情景。姜凤文说,我这8万元建棚投资中有3万元是无息贷款,利息由区政府负担,这是区政府对建一亩地温室的一项优惠政策。如果不要贷款,政府还给补助5000元钱,村里也给建温室的农户补助2000元钱。这样的好事,上哪去找啊。一村民插言道:“这大棚里的活要比大田里的活轻多了,收入也高。”又一村民说:“听说村里还要成立科技园区,将来种菜的技术、管理、销路就不愁了……”尽管是在讲故事,可这样的故事对农户的触动是可想而知的。
每当政府有新的关乎民生的政策出台,或与百姓利益相关事件发生,观众都急于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都想了解事件对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冲击。虽然许多新闻类节目可以就此进行分析和评述,但找到这些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再把它与百姓生活联系起来,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无疑也是对这些政策、事件的一种让百姓易于接受的解读。
讲百姓身边典型人物的故事
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是讲好故事的一个途径。《滨城记录》开播近八年来,拍了上百个这样的人物。例如:拉土改造盐碱地20年痴心不改的徐海《捧起盐碱地》,乐于助人勇斗歹徒的《爱管闲事的白大爷》,自己屡遭不幸却照顾六位邻居盲人的《牵手》,让患者感动的《好医生刘日祖》,照顾三位瘫痪老人的好儿媳《暖心》等等。
以人物纪录片的形式讲述百姓故事,也为普通百姓展示自己才华提供了一个舞台。2009年在中央台春节晚会上一夜走红的农民歌手刘仁喜,就是在讲老百姓的故事中走出来的。
(作者单位:旅顺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