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类节目的导向把握

2009-09-11吴旻伟

声屏世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类节目题材矛盾

吴旻伟 王 玲

除真实、客观、公正、平衡以及符合公众利益、法治精神、正确的价值标准这些基本的导向要求外,结合情感类电视专题节目的特点,在把握导向方面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体现积极的,让人看了节目不觉得灰暗、无助。社会纷繁复杂,情感世界是如此,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媒体既要鞭挞后者,更要弘扬前者。电视作为直观的转播媒介,反映“假恶丑”的内容多了,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受众感到灰暗、无助。现在不少情感栏目中,涉及婚外恋、“第三者”、离婚大战、畸形恋情等灰色阴暗题材的播出比重甚至超过60%。更糟糕的是,这类题材所涉及的情感矛盾和纠葛在节目中往往得不到积极的解决,带给受众的只是窥私的一时“快感”和深层的永久“伤害”。因此,情感类专题节目,第一位的导向要求就是它要体现和倡导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生活、积极的态度、积极的人生,这才是对受众负责任的态度。

展示健康的,让人看了节目不觉得低俗、不堪。视肉麻为有趣,把痈疽当宝贝,竭力揭私曝丑,展示低俗的言辞和行为,这是当前很多情感类专题节目所谓“原生态”的报道手段。在很多节目中,情感当事人一见面就是一阵对骂,进而升级为一番扭打,这些本来只出现在市井街头的粗野谩骂和暴力厮打原汁原味地搬上了电视荧屏,污染着观众视线。其实,即使是在国外的电影创作中,粗口、暴力的镜头也是要列入限制级的,只允许特定年龄段以上的观众观看。作为在公共电视媒介上播出的节目,必须坚守粗口、暴力等不上镜头的底线。

让人心悦诚服,让人看了节目从心底里有所认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情感类节目对观众的最大吸引力就是容易让人与之产生共鸣,如果一期节目能让人产生认同、感悟和思考,那它就达到了它应有的积极的传播效果。在做情感类专题节目时,必须坚持法律、道德、价值以及世俗的判断标准,使对每一个情感事件的解读都能符合观众心中的认同感,并进而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也是一个节目最终体现媒体立场和传播效果的导向要求。

要使情感类电视专题节目脱离低俗化的倾向,办成积极的、健康的、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产品,节目的出品者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题材的选择。很多情感类节目在题材选择上容易陷入“家庭纠葛、夫妻矛盾”等这些 “小情感”“小生活”的圈子,要真正让节目跳出这个圈子,必须把选材的视角放到“大情感”“大生活”中去。“大情感”就是不局限于爱情婚姻、家庭矛盾,而包括人世间一切可歌可贵的感情,尤其是关注在特殊背景下情感的撞击和人性的冲突;“大生活”就是不局限于家长里短,而是一些能反映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情感事件。另一方面,即使是一些“家庭纠葛、夫妻矛盾”的题材,是否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应该是选择的首要标准,其次才应该是看它是否符合电视节目制作的其他技术性要求。

立场的把握。做情感节目往往会遇到一个矛盾,那就是追求节目的所谓精彩好看与体现节目的理性和人文关怀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在很多具体操作中是不可调和的。比如,当两个情感当事人有较大的矛盾时,记者在采访时是采取这样的方法:先分别采访两人了解情况,引导他们理智的解决问题,之后再安排两人见面并接受有关人士的有效调解;还是采取这样的方法:先采访委托方当事人,然后随他突然找到另一方,双方情绪激动,矛盾升级。这两种选择体现了栏目和记者的职业立场和职业道德,从心底里杜绝“猎奇”和“窥私”的态度,给当事人和观众倾注道德和人性的关怀,是节目应有的立场。

能力的提升。采访情感事件不同于采访一般的社会事件,记者的生活和情感阅历十分重要,它可以说是一个情感记者采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自身没有太多生活阅历的人很难能全面把握好复杂的情感事件。要提升一个情感栏目这方面的能力,一要加强采编人员自身多种相关业务的培训,二要借助外力,邀请法律、情感、心理、调解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

(作者单位:长沙电视台)

本文责编:邵满春

猜你喜欢

类节目题材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