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报摘网不可人云亦云

2009-09-11常立波

声屏世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读报编者选材

常立波

近年来,借助于发达的互联网络,以摘播报章和网络新闻与言论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新闻节目日渐繁荣。这类节目信息量比较大,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信息爆炸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受到观众的欢迎。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看到一些读报摘网类节目,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以致选材失当、言论偏颇,甚至导致假新闻通过这样的途径传播。应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独立的判断

在读报摘网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来源,要想不堕入云里雾里,独立的判断能力非常重要。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假新闻《纸做的包子》,就被大量媒体引用、转载,其中不乏电视媒体。其实,面对这则“新闻”,只要稍加判断即可辨出真伪。一些劣质食品需要食用后才能发现,这种滞后效应给了造假分子可乘之机和生存空间,而包子作为一种大众食品,即买即食,掺杂大量纸屑的包子口感与正常的包子迥异,只要一口就可吃出真假,造假者很容易被当场揭穿,这不符合一般造假者追求隐蔽性的特点。像这种消息的真假应该是不难判断的,难就难在面对一个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编者必须保持应有的清醒头脑,而不是片面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

还有的新闻事实看似无疑,或难以核对查证,但总有蛛丝马可寻。例如,前不久广为流传的《赴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编队成功驱逐某国潜艇》消息,乍看上去内容十分丰满,令人激动,不少媒体争相引用。作为地方媒体要找到护航编队或国家军事部门核实该消息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该消息只见于网络和地方都市类报纸来看却又十分可疑。在我国,军事新闻的发布是非常严谨的,程序性很强,如此重大的消息,没有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宣布,也不是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授权发布,的确不符合一般宣传规范的要求。这样的重大疑问,应该引起编者的极大重视。在难以进一步核对的情况下,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存疑不论,静候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果然,没几天消息传来,这是一名自由撰稿人闭门造车杜撰的假新闻。当初摘播这一新闻的媒体,大多在程序性的判断上出了问题,没有按照一般新闻规范来操作,应该引以为鉴。

平衡的选材

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读报摘网的第二步应该是材料的选取,这时是否能采取一个平衡的选材方针就很重要了。在此类节目的选题中,编者普遍偏爱争议性和刺激性比较强的热点话题,毕竟这类话题观众比较关心,有助于节目收视。但要注意,越是争议性和刺激性强,越要注意选材的平衡。一方面,选材角度多一些,新闻材料的来源多一些,有可能在新闻事实的比对中让争议性的事件内容更加丰满,更有可能还原事物的本真。例如,今年三月,京沪高铁建设工地发生塌方事故,由于事发突然,各个方面来的消息不太一致,大致都认可工地发生事故,但是有的说是塌方,有的说是房屋坍塌,有的说是爆炸,有的进一步说是粉尘爆炸。这时如果进行摘播就应该综合多个消息来源,力图拼凑出事件的全貌。后经证实,这起事故是由于粉尘爆炸引起的房屋坍塌,初始发布的消息都不太完整,综合的结果倒是更加全面。

另一方面,选材角度多一些,信息来源多一些,也有助于形成观点的碰撞,而不是某个观点的一边倒。曾经轰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刚爆发时,论者芸芸,各执一词,或“挺虎”,或“打虎”,均言之凿凿,貌似有理。像这样事实真相一时难以厘清,摘编者又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现场勘察条件的情况下,平衡选材就非常重要了。不管是“打虎”的言论还是“挺虎”的说辞都应该选取,提供一个交锋的场所。这样能够使媒体保持一种超然地位,而不是贸然做出是非判断,而且,在充分讨论和交锋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使事实一步一步显现。

产品的增值

读报摘网是对信息的再消化与再加工,如果把它比作一个生产过程,那么它应该是在别人提供成品或半成品的基础上,组合出一个更有价值的产品来。这也要求摘编者必须克服简单的人云亦云,切忌囫囵吞枣式的对信息来源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在选摘信息时,编者往往是站在新闻的第二落点来看待问题,此时事件已经发生一段时间,要么处在持续“发酵”的过程中,要么告一段落。由于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编者也就更有可能保持一种清醒和超脱,有利于形成相对公允的、更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如此一来,节目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传播了媒体的观点,产品就有了增值的可能。

老牌的电视读报节目《有报天天读》之所以为观众所喜爱,除了其摘报的媒体大多为内地观众所难见之外,杨锦麟先生自身丰厚的积累带来的对新闻信息敏锐的把握和对新闻事件精到的评述更是看点所在。杨先生到位的点评,往往一两句话就足以引起观众的会心一笑。像节目中的《天天杨言》环节,往往通过一个字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很见功力。这样的节目让观众获取信息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输出了自己的观点,节目不再是别人的“影子”,而是具有了独立的“思想”,达到了真正的增值。

综上所述,要让读报摘网类节目为观众所信服,要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有所增值,就必须克服不假思索、人云亦云的毛病,通过独立的判断、平衡的选材和对信息强有力的消化与加工来制作节目,而不是简简单单把节目当成一个“传声筒”或“留声机”,唯此方能使其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珠海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读报编者选材
读报
读报
读报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读报一得》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编者语
编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