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09-09-11刘善成
刘善成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60-02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整合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教学环境。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掌握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呢?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努力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融化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目标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挖掘者、学习活动的实践者。
一、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阅读课文
教材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设计问题为学习方式,形成各种情境性“刺激”的教学,营造一种质疑、探究、讨论、合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对于一篇新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课文有基本的了解,获取有关课文内容的信息。其次,教师要认真检查预习效果,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督促和鞭策,也是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同时,教师也可藉此及时发现问题,指正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并能提出有价值、有见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设计思考题、梳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阅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故事情节很感人,对于“松骨峰战斗”这一故事,可先让学生自读品味,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再以当时战士的身份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形式新鲜,学生兴趣浓厚,效果好。
二、让学生在解答、切磋中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归纳出文中的疑点、难点、美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看法,在解疑辩难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接着采取分组讨论再集中的方法,对于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要帮助解答。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和解答的情况,以及课文的教学要求,整合多方面知识,让学生在解答、切磋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抓重点段、特色段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细致引领学生分析,学生的思考探究应该借助于这一个个“点”来进行,应抓住这些“点”让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每一课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造力;要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辩论,挖掘课文深层含义;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已学知识迁移延伸、触类旁通。总之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在训练中逐步自我设计阅读题。
三、让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中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在整个教学中以问题趋进,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研究、评判、解决,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中讲到“去国他乡”一句时,可以这样问:“‘国是国家的意思吗?”学生通过看书就会发现:藤子京从京城去谪守巴陵郡,没有离开国家。范仲淹被贬到邓州,也没有离开国家。二人都是被贬离开国都,所以不能理解为离开国家,应理解为“国都”。再如:学习刘禹锡《陋室铭》一课的结尾时,教师可提这样一个问题:“刘禹锡为什么把自己的陋室和诸葛亮、杨雄的居室作比,最后还借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作结语呢?”启发学生认识到:这是用古代贤人名士来证明其“陋室”不陋;再者诸葛亮和杨雄都是历史上有过赫赫战功的人物,作者把自己与这两个人并列,也表达了想像他们一样以国为念的思想。通过这种深入理解的学习活动,必然会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在教育新理念下,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引导,积极改革语文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中学语文教学独特的魅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