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半觉醒与男权中心的冲突
2009-09-10刘婉瑶
刘婉瑶
不同于以往方方的新写实小说对都市世俗人物和当代知识分子的零度关注,《奔跑的火光》以女性细腻、独特、敏感的视角展示了一场在女性意识和男权主义世界相碰撞的转型时期的悲剧。读者体会到的不再是“超性别”的人性思考,而是对一定历史时期中的女性生存的深切关注。方方通过对农村女孩英芝从一个活泼天真的青春少女到被婚姻束缚,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家庭重担和家庭分工的压制下一步步走向杀夫的悲剧过程,展示了一个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一女性意识在传统男权中心观念的包围和覆盖中萌芽,它在半觉醒的过渡时期自身必然捆绑着与男权中心的碰撞,可以说,这种强烈的碰撞和矛盾冲突是造成英芝一类女性悲剧的根本原因。
一、英芝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表现
英芝女性意识觉醒主要表现在她对人生的三次选择上,可以说这三次选择构成了她个人命运的发展脉络;也正是这三次选择把她推到了历史的前端,作为一个要被悲剧所铭记的人物出现。除却许多评论家认为的“情欲与物欲”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女性的英芝身上闪烁的现代女性独立的光芒,但是同时,这种光芒的发生方式或者说传递方式是错误的,是为陈旧思想所扭曲的。
第一次选择是在高中毕业之后,英芝按照自己的意愿没有同她的同学一样考大学谋求出路。叙事就是从这里正式开始,为全文的一系列矛盾冲突的展开提供了可能的铺垫。英芝对自己命运的选择和把握是主动和独立的,没有人告诉她应该怎样做,她也不盲目跟随,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不难看出英芝的形象是充满现代气息的。这个现代性就主要表现在她的独立上。英芝生活的时代当是金钱越来越显示其魅力的时代,但是从第一次选择来看,英芝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意愿而不是上大学更能求得物质上的满足还是在家能够赚更多的钱。
本文认为这种对自己命运的把握对农村女性来说是十分可贵的。“不去上大学是她本来的心愿”正表明了英芝的自我意识。女性开始意识到自我是觉醒的第一步,如果永远把自身作为男性的附庸等待自己命运被外物决定,那么女性将永远卑躬屈膝,像她们的祖辈那样生存。本文认为方方在一开始设定人物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因为她要表现的就是在大环境下矛盾冲突造就的悲剧女性,必然要展示其矛盾的一方面。
第二次选择是决定去三伙班唱歌赚钱。英芝在做这个决定时的想法是相当单纯的,“唱歌本来就是她喜欢的事”,可见她在选择这条道路的时候是将自己的兴趣放人其中的,并不完全是为了钱,赚钱作为参加三伙班的另一个目的是伴随个人喜好最终成为英芝做出决定的因素的。英芝为什么要加入三伙班呢?三伙关于他的班子走场赚钱的描绘是极具煽动性的,他本人也是着眼于利益的诱惑来说服英芝的,他认定这个说法是不会让英芝“头疼”的,是具有绝对重量的。当三伙说他听过英芝唱歌,认为她的《九十九朵玫瑰》“唱得蛮好”,此时的英芝“心里惊喜万分”,这表明三伙的出现不仅能为她带来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能使她无所事事的生活充实起来,实现她的青春梦想和自身价值。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英芝懵懂的关于未来的考虑。在后边的叙述中,英芝非常兴奋地找演出服装,她是被即将实现的青春梦想所溢满,在老庙村,英芝站在三伙的舞台上觉得十分意外。让她意外的不是赚钱的容易,而是站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歌唱的感觉。作为一个青春少女,她需要的是自我的张扬,是青春色彩的展示,而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达到的满足和喜悦。
英芝在方方的笔下不是为物欲疯狂而失去判断力与道德判断标准的女性,而是独立的女性意识在现实的摸索中逐渐清晰的过程。决定唱歌是这个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从英芝舞台上的表现来看,她是深深地喜欢舞台上张扬的自己的。她希望自己的价值能通过一方小小的舞台实现。事实上,在她得到第一笔报酬的时候,她认为自己的价值已经通过“钱”的方式实现了。值得注意的是,“钱”只是她所认为的自我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和衡量标准,而不是单纯的钱而已。所以本文认为,英芝的决定是代表着她对女性自我和价值的理解,是她为追求自我而选择的方式,只是与钱联系在一起,衡量起来,更加直接罢了。
第三次选择是在挨打之后决定盖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盖房子在传统的中国农业社会是一件大事,代表着男性作为一家之主的特权。英芝想要以自己所赚的钱盖一所为自己遮蔽风雨的感情港湾,她想要通过与公婆分住得到自由。同时,她认为如果盖起了这栋房子,她在家中卑微的地位将得到彻底的改变。她想“就算我是女人,只要我能挣钱,三伙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虽然说盖房子是男人的事,可是女人有本事,不是也一样可以为自己盖么?”本文注意到里边的字眼“为自己”,“就算我是女人”,说明英芝对自己作为女性的地位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也传递出英芝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却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对传统男权伦理道德的反叛和挑战。她是觉醒了的,她的觉醒是为现实所逼迫的,如果要摆脱被奴役被压制的命运,就要通过自己的作为打破对女性的不公待遇。于是,她为自己抗争:为改变自己在贵清家的悲惨遭遇而抗争。房子就这样成为了她寄予实现自身解放的目标。
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到关于英芝这个人物现代女性光芒的信息。除却上述三次选择可以明显地看出女性意识的萌芽外,字里行间流露的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芝这个人物独立与抗争的自我意识以及对女性平等地位的认识。比如,“新社会了,男女都一样。男人玩,女人也要玩。女人干活,男人更要干活”。我们可以清晰地在方方的描述下感受一个懵懂的女性在现实的驱赶下不断地为命运抗争的艰辛过程。现实是残酷的,充满血泪的,同样,抗争也是与道德底线的彻底打破紧密捆绑的,她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争取自己的个人价值而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买身”,这些都是方方传达的对女性命运和境遇的同情和关注。
二、女性意识的半觉醒与男权中心的冲突
英芝的抗争成为了她沉沦和覆灭的过程,她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金钱结合在一起,就将金钱与自己的身体结合起来。这里“半觉醒”的状态是说此时女性的觉醒还是懵懂的,迷茫的。她们对自身命运的把握是不清晰的,她们采取的方式是腐朽堕落的。想要自己赚钱——不得不依靠出卖身体,想盖房子——不得不出卖身体,想去南方打工逃离夫家的压制——不得不出卖身体,这是女性在社会中从属地位的表现,她们没有可以立足社会的资本,只有传统观念上的上天赋予的作为女性的自然的属性。女性的价值在男性的价值需求为衡量标准的世界中很难找到被强大的男权主义接受的表达方式,这些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个体只能在适应男性需要的方向来寻找实现女性独立自主的方法。她们摆脱不了以男性为中心进行方式的选择。同样,道德偏见、男权思想、家庭桎梏构成了强大的网,遮蔽了女性的天空。一如美国批评家艾德里安娜·里奇所言:“男人通过强力的和直接的压迫,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
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同时把妇女处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
另一方面,从小说中英芝赚钱所使用的手段——身体上来说,方方对英芝身体欲望的展现本身就是张扬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现。这种抒写女性身体的特征是当代女性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有学者认为“金钱”是摧毁英芝的原因之一,是“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是“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开始动摇,金钱散发出的诱人火光引导着英芝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而英芝却纸醉金迷,身不由己。”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忽视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英芝之所以会为金钱所吸引,并不惜一切地拿身体换钱的原因是她想由经济的独立获得人格的独立。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能》中指出:“自我首先是一个肉体的自我,它不仅在外表是一个实在物,而且它还是自身外表的设计者。”对于方方来讲,她首先就为我们叙写了英芝这个女性肉体的“自我”,那么这个“自我”也便是最逼近人性的“自我”。也就是说,女性运用自己的身体,也是女性自我的集中体现。英芝用自己的身体赚钱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实现和对男权压制的摆脱,也是英芝这类女性自我意识萌芽的体现。
我们可以联系一下小说中男性的形象和他们的经历。便可看出男性在社会中的强势地位,女性不得不在此夹缝中生存和抗争。小说中男性都是以改变英芝命运的形象出现的。三伙是游说她加入班子的人,演出时舞台下狂欢的人群是男性的群相,他们将女性视为观赏取乐的对象;贵清是结束她少女之梦并带她走进毁灭的人;她的公公以传统的宗法观念压制着她;文堂为满足自身的性欲诱惑英芝……这些出现在小说中的男性形象都不是正义凛然和光明正大的。他们是以玩弄女性的男权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出现的。但是他们作为压制奴役女性的非道德的存在却没有受到丝毫的惩戒,文堂在与英芝偷情之后可以全身而退,男人们在看过英芝和小红的脱衣表演之后还可以津津乐道并把其当作一种理所应当的消遣。可以看出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他们可以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中为所欲为,本文认为这是造成英芝这类女性悲剧的直接原因所在。女性想要摆脱压制和从属地位就不得不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寻找出路,然而留给女性的缝隙实在是微乎其微,这些缝隙全都为男性的轻视与控制填满。英芝没有出路,她所有的抗争都沦为了自我毁灭。
总之,本文认为英芝不是一个简单的为“商品经济浪潮”吞没的、盲目追求物欲的人物,她是以一个“半觉醒”的带有独立自主抗争意识的女性出现在小说中的。英芝的命运是在她为了实现自我的解脱与独立和对男权中心的抗争中走向毁灭的。这种抗争之所以没有达到实现女性自我的目的,是因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还处于蒙昧的状态,是“半觉醒”,因此抗争的方式是违背道德规范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男权社会留给女性可改变命运的空间十分狭小,英芝一类没有知识和其他谋生方法的女性只能通过满足男性情欲需要的简单方式以求个人的独立。由此看来,英芝的悲剧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男权中心传统观念的冲突造就的。方方正是基于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和思考,用细腻敏锐的笔触,将英芝的悲剧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注释!
①方方,方方作品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167。
②方方,方方作品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154。
③郑明娥,转型期乡村女性的生存反思——评方方的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先[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④陈瑶,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⑤张宝利,城市与农村的冲撞及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强烈自省——评(奔跑的火光)[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