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贡神韵——乡歌》的舞蹈艺术特色

2009-09-10增太吉

群文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弹唱舞蹈

增太吉

2007年6月,大型热贡民族风情歌舞集《热贡神韵》在首届唐卡艺术节期间正式在西宁人民剧院上演,引起省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舞蹈《乡歌》成为整台晚会的一个亮点,得到有关专家学者及观众的一致好评。作为舞蹈《乡歌》编导,我深深感到欣慰和满足,此刻借手中的笔,来抒写点滴的创作心得,愿与同行和读者一起分享。

一、热贡地区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热贡”一词是藏语对同仁的称谓,同仁古城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热贡艺术”、“热贡六月会”、“热贡藏戏”、“热贡於菟”、“日寺石刻技艺”这些都是热贡艺术非物质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也是热贡地区各族人民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结晶。作为一个舞蹈创作者,我更关注的是热贡的民间舞蹈。热贡的民间舞蹈多姿多彩,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我出生在热贡,在孩提时代记忆深刻的便是舞蹈“嘎尔”。“嘎尔”是藏语的音译,是由村中25岁以下未婚少女表演的女子群舞。相传这个舞蹈是由西王母创编并亲自表演,献给玉皇大帝有战功的十三位战神。舞蹈从头到尾只有一种舞步,即缓慢地向前三步,然后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敬献哈达。要求舞者步子平稳,动作幅度小,这个舞蹈的服饰也是特别的讲究,每一个姑娘身着藏袍,腰系彩色绸缎,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她们每人还戴有一串由硕大珊蝴串成的项链。这些盛装尤其增添了舞蹈场面虔诚浓郁的宗教色彩,也在我脑海留下不可抹灭的记忆。

在我团策划筹拍热贡神韵《乡歌》的舞蹈作品时,激发了我的创作激情,我将沉淀在记忆深处的那些对“嘎尔”的舞蹈动律,和音乐感受以及热贡丰富的民间文化、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人文民俗等融入到作品《乡歌》中,我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挚爱与深情。

二、舞蹈结构虚实结合很具特色,由引子、开端、发展、过度、高潮、尾声构成

舞蹈《乡歌》就是通过现代舞台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热贡地区的民间歌舞、民俗民风等独特的文化。喜庆的婚礼是这一场舞蹈的主线。灯光伴随着悠扬的歌声渐渐亮起,雪山草原和错落有致(金黄果树开花)的树丛,树丛中现出的白塔和乡村土墙的景观,舞蹈中有意设置的不同色彩的歌舞场面,既用热贡特有的则柔、弹唱、嘎尔、拉伊等优美、富有传统地域意蕴的歌声来衬托氛围,又将热贡传统的原生态民间舞蹈语汇融入其中,再将热贡的传统服饰作为亮点,很多的歌手和舞者争先恐后为新娘的婚礼而表演,表演出热贡特有的民俗、民风、民情,进发出的是热贡人热爱自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青春气息。整个舞蹈不强调婚礼故事的情节,而是以虚线的手法强调了在夏琼山下热贡人民劳动欢歌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热贡农牧业并存的文化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和诗情画意的情调,这就是热贡人民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是热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礼赞。

引子时,拉开帷幕后,黎明时节的一户热贡普通百姓家里,一束光圈打在身着红袍白袖服饰的藏族待嫁姑娘的身上,她身态安然,一身稚气和宁静弥漫着整个舞台,音乐舒缓、凝重,母亲仁慈而充满爱意的歌声,像微波细流般轻柔流淌。通过各个场景,给观众交代出了人物、形象、地理环境,以及热贡半农半牧业地区特殊的婚俗。

开端时,晨曦从东方升起,层层薄雾和袅袅炊烟,笼罩着整个村庄,耳畔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布谷鸟的叫声,一群婀娜多姿的少女,身着传统的藏族服饰,踏着古朴深远打击乐节奏中,以一排整齐的一字队形,从舞台的A区两侧,端庄、优雅、从容地款款登场,这段舞段强调了“嘎尔”的原始动作及富丽堂皇的背饰和无伴奏的原生态嘎尔表演唱。“嘎尔”在此舞段是一种形式美,引用了当地“神舞”表演,如“尕尔东吉乔巴”。姑娘们身着盛装,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舞蹈节奏为|××××××××|向下屈伸,整个舞蹈律动庄重飘逸,富有神韵。加上原生态无伴奏嘎尔表演唱,她们的歌声如天音般纯净空灵。有人说“美”是舞蹈的第一要素,我们把“嘎尔”的动态动律、服饰背饰、无伴奏表演唱,溶人在一起,加以舞美、布景、灯光的设计,呈现出的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视觉与听觉的感受。

发展时,音乐声进入转成中快板的男子弹唱表演。由十六名手持“扎木念”琴的男舞者,从舞台C区,威风帅气地登场,在洒满阳光的雪域高原,在繁花盛开的草原,他们一路引吭高歌,踏着欢快的舞步,向我们一路走来。他们重厚度的合唱,嘹亮的弹唱,把我们带到热贡金色的谷地。此舞段主要引用了热贡当地特有的弹唱“吉楞个楞”,在音乐旋律中配合了踏步、三步一跺等脚下动作。舞蹈语汇加入了西藏的弹拨乐“扎木念”的舞蹈语汇动作,又贯穿了热贡弹唱的舞蹈动作。如左右移动、向前走的舞蹈动律,弹唱的服饰也具有特色,选择了泽库一带的男子民族服饰。舞者、灯光、舞美三体结合下,为我们展示出的是水草丰美的热贡,以及健康阳光的藏族男儿。随着弹唱的雄浑、刚劲,引出的是一段舒缓的“拉伊”,之后进入了过渡场景。落日的余辉没人村庄,层叠的山峦,飘香的花果,耕田的藏家姑娘,谈情说爱的一对恋人,悠闲小憩的人群,这一切使黄昏的晚霞像是抹了一层似有似无的玫瑰红。幽远的音乐声中,“拉伊”情歌缓慢舒展的漾起,回响在整个山谷……

高潮时,通过当地男女青年对唱“则柔”的表演形式,使歌和舞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将晚会推向了高潮。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类生命价值的所在,悠悠情歌在爱情成熟的季节里,以此起彼伏的对唱来抒发热贡藏家儿女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希望。在这一舞段中,以把握情感情绪为主线,强化热贡农区妇女的形象,把她们日常劳作的红头巾作为一种符号,一种代表,演变成了舞蹈中的遮羞巾。整个舞段作为道具,女舞者双手持巾遮着鼻脸,露出她们明眸的双眼,体现她们的含蓄、恬静与秀美;此舞段的藏族男儿以幽默、诙谐、夸张的动作,形成反差对比。在服饰上,我们选择安多藏族男儿通常戴的礼帽和在传统则柔表演中两手抓袖口的特点进行舞蹈语汇创作。舞蹈动律应用生活中一群男儿相互搭肩,脚下动作为颠步和三步一跺。此舞段动态风格鲜明,形象丰富,大量运用热贡则柔原始形式,加以发展变化提炼,来反衬烘托藏族农区青年男女,在盛夏季节里那份激情澎湃、心身愉悦的心情。当人声、乐声、脚步声汇成一股爱情的音流时,也将此舞段层层推进高潮,使此舞个在整个舞蹈中成为一个亮点和高潮部分,给观众以无尽的想象天地。

舞蹈尾声:趋于宁静、安详。这时,延续了引子部分的出嫁歌,也是第一段的再现,舞台中央出现硕大、夸张的华丽背饰,长达五米,造型光打在背饰上,给人的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引子部分梳妆待嫁的新娘,此刻,披着五米多的背饰盛装出现,她双手自然相握,垂放在前,以优缓漫步的步态,自信微笑着走来,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三、舞蹈《乡歌》的音乐特点

歌谣是灵魂的自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

歌谣,热贡地区的藏族歌谣大多有数种之多,它们分别是勒(酒曲)、劳动歌、出嫁歌、嘎尔、伊、道歌、礼赞歌、则柔、拉伊、弹唱等。其中,勒(酒曲)、嘎尔、弹唱、拉伊等歌谣在热贡地区十分流行,所以,《乡歌》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些民间歌谣。

勒(酒曲)是藏族人民最喜欢唱、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歌谣,一般由一人演唱,男女不分。

嘎尔是一种表演唱,在藏区普遍流行,热贡地区也不例外。它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个人表演,一种则是集体表演。热贡地区大多由男人表演,与之相邻的尖扎地区则是由女人来表演。“嘎尔”在格律上,一般都有三段,每段两句,前两段为起兴句,最后一段则点明题旨,弹唱起来自然、动听、活泼。

弹唱就是边弹边唱,可独唱,也可合唱,男女不分。其节奏优美动听,在现代社会中较流行。

拉伊在藏语中的意思为情歌,本意为山歌,主要是在野外演唱。演唱拉伊有严格要求,凡是有异性亲属在场,不能唱情歌。在热贡,到了“六月会”,当夜幕降临之时,隆务河流域各村的青年男女在树林、野外对唱拉伊,互诉衷肠,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语言优美,比喻恰当,情真意切,即兴发挥,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是表达男女爱情最高境界的重要手法之一。

舞蹈《乡歌》的音乐表现尤为重要,我们把以上的这些热贡原生态民间乡歌和传统乐曲,应用现代的配器手段增强热贡乡歌的表现力,使观众在听觉上产生一种耳目一新、又似曾相似的感觉。例如:引子部分,女儿出嫁,母亲给女儿梳头时唱的歌谣,我们就采用无伴奏清唱,这样一来,就把我们的听觉和思绪带人了待嫁姑娘家中,母亲慈祥的面貌和充满爱意的歌声,享受那份对自己母亲的思念和无限眷念。一个舞蹈作品的成败,关键在于音乐的创作。舞蹈《乡歌》的音乐创作,我们突出了它的传统、古朴的特点。

那么,怎样用音乐来表现清晨,在舞蹈《乡歌》中,我们采用了特效音:流水声、布谷鸟的叫声,然后用古朴的打击乐声,这些突出“嘎尔”(女子舞蹈)典雅端庄之美。舞蹈《乡歌》的音乐创作是成功的,它把热贡特有民俗民风用音乐的形式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不同于其他藏族聚居区的音乐画面。

四、要了解民族文化才能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

热贡,意为金色的谷地。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它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在历史上热贡地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一块孕育艺术和文化的土壤,热贡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不断创新,创造令世人惊叹的文化艺术杰作。

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舞蹈是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不一样,有的一个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也不一样,舞蹈的形成也就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只是通过对生活的真正深人才能做到,刀美兰老师说过“舞蹈不是体操,不是注重动作的组合和肢体技巧的展现。”

我个人认为,民族舞蹈逐步丧失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含量,对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十分不利。当前,舞蹈创作面临很大一个问题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甚至根本没有生活体验,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不少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舞蹈技巧而缺乏对生活本质的挖掘,这样的舞蹈给观众看后为之感叹的是演员的身体素质不错。还有不少编导在编创舞蹈比较重视外化的动作,甚至在根本没有生活体验下单凭大家熟悉的几个基本动作就敢进行创作。

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认为,刀美兰的傣族舞蹈在舞蹈语言上不弄玄虚,不求花哨,不去不合理地炫耀动作技巧,而是坚持从生活的积累中吸取营养。著名舞蹈家崔善玉说,一见刀美兰的表演就可以想起云南,想起傣族,想起西双版纳的风情。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她的舞蹈给人的印象就是怎样,通过她的舞蹈就可以了解到她所属的民族的艺术形象,生活的美感与魅力,这才是舞蹈。刀美兰强调:舞蹈不是体操,不能注重动作的组合和肢体技巧的展现,舞蹈表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神韵,艺术家应该超越自身个人体验的境界,去展示群体的生命体验,民族舞蹈要通过舞者的表演展示某个地域、某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舞蹈来自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熟知生活的细节才能在创作中提练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巧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摹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摸出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摹仿必须要到生活中体验。我们在筹备策划舞蹈《乡歌》时,经常去民间采风,让舞蹈《乡歌》既保留了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又超越了民族民间舞的局限。热贡是典型的农牧并存的文化融合区,《热贡神韵——乡歌》通过一位姑娘的婚礼展示热贡地区特有的婚俗文化和民俗歌舞,赞美自然、赞美家乡的同时,充分表达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热贡人民发家致富,追求和谐、安宁生活的美好情景。由此让我们体会到:搞民间舞蹈创作,首先要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群众,它的取材要来自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人们的生活动作往往都会有地域和民族的个性文化性质,只要我们勤于捕捉,勇于突破,善于创新,把握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的“三要素”,就一定会编排出好的作品。

猜你喜欢

弹唱舞蹈
论乐理视唱对幼教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的影响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不会乐器也能“秀”弹唱“玩”编曲
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研究
舞蹈课
南山赋
儿歌弹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