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嗅出来
2009-09-10姚永嘉
姚永嘉
当某人说在空气中嗅到危险时,千万别不在意,有可能是你散发的“危险空气”被他感觉到了。老鼠也有同样的能力,可以迅速地扩散危险信号。不过,它们不是靠那双小豆豆眼来传递和感觉的,别忘了它们还有个粉红色的小鼻子。
消灭老鼠的药物总起不到大面积的效果,那是因为一旦有一只老鼠不小心“中招”了,身体就会释放出一种“警告信息素”。恐惧情绪一旦扩散到了整个鼠群后,大家便再也不会去碰那些充满诱惑的“食物”了。有意思的是,“警告信息素”似乎并不影响它们的胃口。如果它们受到影响就不再吃饭了,照样把它们饿死。可事情没这么简单。
事实上,每种生物,不管是植物、鱼类、昆虫或者哺乳动物,都可以在遇到危险时向外界释放“警报信息素”,这种信息素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凡是遇到危险的生物都是讲奉献精神的,把警告别人当作分内之事。
那么,动物是如何收到这个看不到听不到的隐蔽信号呢?在一项全新的研究当中发现,小老鼠那粉嫩嫩长满胡须的小鼻头顶端,有一个小小的“探测器”。研究人员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老鼠鼻翼入口处有一个由300至500个细胞组成的特殊神经节,可以感应“警报信息素”。这个神经节的神经元可将危险信号传输到大脑。
为了证明这个神经节的真正作用,研究小组决定跟实验小鼠做一场游戏实验。在实验中把老鼠放进笼子里,笼内有一个盛有水并含有其他小鼠发出的警报信息素的小盘子,老鼠靠近小盘子后立即避开躲进角落。当研究人员将盘中的警报信息素换成其他信息素后,老鼠在笼内便恢复了正常。看来警报信息素是真实存在的。
研究小组在进一步实验中,把一只切除了这种特殊神经节的老鼠放入含有其他老鼠发出的警报信息素的笼子里,结果老鼠对警报信息素没有任何反应。这似乎还不够,一共有3种实验室小鼠出现了——一种小鼠通过外科手术切除了特殊神经节;一种小鼠虽然接受了外科手术,但是它们的特别神经节却是完好无损的;第三种小鼠则干脆没有见过手术刀。之后,研究人员收集了一些其他小鼠分泌的信息素,并分别投入到3种实验室小鼠的玻璃笼中。
结果很快就有了,正常的小鼠或者未被切除特殊神经节的小鼠嗅到了之后开始表现得紧张或者行为失控。而那个被切除特殊神经节的小鼠却丝毫没有察觉到环绕在它周围的具有警示作用的信息素,寻找食物的情绪显然很高涨。
“惧由心生”看来要改改了,应该是“惧由鼻生”了,这个鼻子里面的小小结构其实早在1973年就被发现了,可是一直没有答案去解释这到底是干吗的。一开始以为只是一个神经末梢,后来发现是嗅觉系统的一部分,再后来才将恐惧信号与嗅觉系统简单地联系在一起,直到现在才知道这个特殊神经节专门负责嗅出危险。
接下来的实验把老鼠的天性暴露无余,因为看起来切除特殊神经节对老鼠没有其他影响,这些无论动没动手术的老鼠都可以正常辨别气味,因为它们都可以寻着气味找到研究人员在笼内藏着的小甜饼干。如果有兴趣研究老鼠心理学的话,估计可以发现,老鼠的心态是典型的“死也不做饿死鬼”,什么麻烦都无法阻止它们对食物的渴求……听说酒精可以抑制嗅觉,看来喝酒壮胆不是没有道理。
当科学家们还在探索这种警告信息素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时候,小鼠们已经开始紧张地寻找下一块小甜饼干了。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