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跟踪 美国的战略调整
2009-09-10
杨 毅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进行了幅度不小的调整,这些调整有其内外两个动因。内部动因来自奥巴马执政理念,外部动因主要是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
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变化,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和途径发生了变化。奥巴马政府更加强调对软、硬实力的综合利用,注意国家自身形象的改善,加强与各主要大国协调,与“问题国家”甚至传统对手进行对话,把美国国际战略环境的负面因素降低到最大程度,同时尽量争取积极因素。
与布什时期相比,奥巴马外交战略的变化首先是,以新的标准来界定合作伙伴。简而言之,就是更加务实和注重协调,抛弃了小布什时期强烈的意识形态挂帅的特点。在遇到金融危机等新挑战时,美国需要超越意识形态,以“世界目光”来审视哪个国家更具有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如果说过去8年布什是戴着“反恐”的眼镜来看世界,以“反恐”定亲疏,实行的是“非友即敌”和单边主义;那么,今天奥巴马则是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视角来看世界,并以此决定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亲疏。
其次是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寻找新的着眼点。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和地区地缘战略都是围绕前苏联而制定和变动的。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陷入“缺失敌人”的战略目标迷失症的“困境”。随着中国的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增强,在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思考中,中国的因素在加强,甚至是处于一个趋于中心的地位。
美国的全球和地区地缘战略布局开始围绕如何应对中国崛起而动作,在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布局都已经悄悄地展开,从地缘战略方面来讲,美国在非洲、东北亚(朝鲜、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亚,甚至在拉美等各地都做了比较大的动作。
与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着眼点围绕中国而动相匹配,美国的亚洲政策也是以防止中国在亚洲获取战略主导权为目标而展开的。由美国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一些重量级学者完成的一份题为《亚洲地区主义的战略评估》的研究报告称:就重要性和影响力而言,中国在未来10年将在亚洲超过美国,同时各国对中国的战略担忧超过其他国家,希望美国扮演战略平衡角色。报告称,与全球财富与权力正在由西方转向东方同步,亚洲的权力加速转向中国,这个报告的可信性如何姑且不论,但是它透露了一个信号,那就是美国的亚洲政策更加“盯紧”中国。
美国全球战略与亚洲政策的调整对我国来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的来讲是机遇大于挑战。美国国内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政治势力,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也存在不同的主张,不同的部门也有不同的战略视角。美国国务院系统希望争取中国在重大地区和全球问题上与美国进行合作;财政部希望中国更多地购买美国国债;商业部希望中国更广泛地开放市场;国防部则对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战略意图与能力充满猜疑。这不意味着对抗和遏制,而应该两面下注。对“hedging strategy”(保值战略)不能只做负面的解读,其中有防范的一面也有接触甚至争取合作的积极的一面。我们要争取引导中美关系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演变。
针对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调整,我们要积极应对,总的来讲就是要以我为主、以合作促合作、发扬自身优势、有信心凭实力公平竞争、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时间,维持稳定和健康的中美关系,确保我国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顺利进行。▲(作者是海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