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2009-09-10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经贸大学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验证了河北省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我国其它省、市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样,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本文着力通过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使教学向“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健身积极性和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程;体育锻炼
一、前言
2005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告”。公告显示,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最高增幅达1.97%:但体能素质。包括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和力量均持续下降;视力问题更加严重。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80.0%。事实证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成了“只长块头。不长肌肉”。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本课题组承担了河北省社科联的民生调研课题——《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对策研究》,以期通过体育课程改革,转变过去只强调“技能掌握”的教育理念,向“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河北经贸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河北省各地,我们对学生连续四年的体质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是大二时的成绩最好,所以,我们对2007级(现为大二)的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0余篇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用评分标准,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2)测量法。河北经贸大学体育部教师在测试阶段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了周密组织,对2007级学生(男生1725人、女生2160人,共计3885人)进行了立定跳远、握力、800米(女生)和1000米(男生)的测试。(3)访谈法:对学生、教师和有关专家进行了访谈。(4)数理统计法:运用体育统计原理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河北经贸大学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从上表看,除了女生的握力体重指数刚刚达到良好等级(良好等级的分值为75-87分)外,男、女生的其他各项平均成绩都在70分左右,均为及格等级(及格等级的分值为60-72分)。
从上表看,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不足1%,良好等级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及格等级,不及格的学生占很大比重。再者,本测试采用的评分标准是2007年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修订和完善,目前在全国各级学校通用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该《标准》的评分标准比原来使用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下降了许多,比如大学男生的1000米跑,原来的及格标准是3分55秒,现在的及格标准是4分33秒,下降了38秒。
2.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中小学时期的应试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气、不愿吃苦:生活现代化。电视、电脑、游戏机的使用增多:都市生活环境密集,户外活动空间狭小等因素导致了学生缺乏正确的健身意识和态度,没有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要求。
(2)体育课程设置的陈旧。目前,我省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大都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田径等项目上,在理论课上大都集中在体育保健、各项比赛规则、裁判规则上,而男生喜欢的项目如游泳、羽毛球、网球、棒球、台球、街舞。女生喜欢的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保龄球、武术、街舞、交谊舞等项目,以及学生喜欢的理论课,如:体育欣赏、体育休闲、体育营养等课程开设的学校相对比较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而事实上,大学生喜欢体育课的模式与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情况反映出我们无论是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模式和内容都与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存在着较大的反差。造成这些反差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教育大众化,连年的扩招造成了在校人数的剧增,引起了场地、设施的不足,体育经费的短缺;二是教师的数量不足:三是教师的知识结构水平问题,由于有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比较陈旧,从而造成了个别项目不能开展的现象。
大学生经过两年的体育课程的学习,对大学体育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对体育选修课的选择更加理智,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会进行更加务实的选择。但体育选修课的设置与大学生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构想
(1)体育理论教学。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的:“要重视理论和时间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大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要4个学时)扩大体育与健康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体育理论教学应据此来设置。我们在体育理论课教材的建设方面既应重视生物改造的价值,又要考虑到体育文化所起的作用。
(2)实践课。在实践课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向“易学、易练、易用、少而精”的体育实践教材发展,同时要挖掘竞技项目教材的娱乐、游戏的功能并合理安排民族性、健身性、娱乐性的教材,要正确处理好中学和大学体育课程的衔接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
(3)教学的方法。体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与否。目前,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活跃。如:主体教学、合作教学、自学自主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快乐式教学等。
(4)体育教学的模式。近几年来,我们省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日趋活跃。这表明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进入了综合研究阶段。毛振明教授在众多研究者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本质和构成。他说:“体育教学模式是只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和相对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并提出了13种教学模式,如:发现式、技能式、程序式等。同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又提出了主体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比较重视教学评价的研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通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科学安排和控制教学程序。但教学评价的研究多数是滞留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于付诸实际。
四、结论与建议
1.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构建适合我省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突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灵活多样的体育课程设置。
2.体育课程设置应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建议学校领导要重视大学生体质的增强,创设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教育环境,加大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力度。
4.建议大学一、二年级全面推行选项课,高年级开设选修课,以保证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5.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场地;积极尝试有偿服务教育,鼓励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