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化教育途径研究

2009-09-10许晓辉张丽娜高光琪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途径大学生

许晓辉 张丽娜 高光琪

[摘要]大学生社会化的总目标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个体目标是掌握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社会性,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成为正向作用于社会的合格的社会角色。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以社会建设者、改造者的身份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文章主要从实施途径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过程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从而不断促进和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化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许晓辉(1976- ),女,石家庄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张丽娜(1982- ),女,石家庄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石家庄050031)高光琪(1977- ),男,石家庄经济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73)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经费青年专项课题“河北省大学生社会化教育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802011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60-02

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以社会建设者、改造者的身份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化。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顺利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进程,高校要采取以下教育途径。

一、将理想的科学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极性相结合,发挥网络教育优势,探索育人的有效机制

1.以科学的理想信念和多极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建立科学的层次价值观教育体系。首先,要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更新“两课”教学内容,充实社会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政治信仰,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理论观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其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应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对于学生干部群体、一般群体、后进群体等要分类来指导和要求,使他们在大学阶段都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利用网络优势,强化社会化教育。第一,占领网络制高点,使网站成为我们和学生交流思想和培养学生素质的新阵地。第二,要利用网络本身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加强正面引导,使他们主动做出是非判断和选择。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行为,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双重优势。

3.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探索育人的有效机制。在新形势下,在加强对学生课堂教育的同时,我们要采用其他新途径、新形式,拓展教育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实践的机会。第一,学校可以将素质教育和个人兴趣的发展融为一体,大力开展形式、内容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可以直接促进大学生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学校要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对寒假、暑假期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增强平时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这也是当代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挫折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两面性,学会积极面对人生。第二,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信,振作精神,从挫折中奋起,让他们发现自己是有能力的。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乐观无畏精神,不为挫折和痛苦所左右,意志坚强,不折不挠,把失败当做成功之母,从哪里摔倒,还要从哪里爬起来。第四,要提醒学生适当调整目标要求,当学生受挫后,要提醒他们对原定目标进行审视,看看目标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就应及时调整。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严格管理,以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1.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增长学生知识主渠道的作用。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社会和现实,使其真正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要开好心理健康课,突出咨询和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认识与了解心理活动规律,培养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优化心理素质结构,有效开发心理潜能;要开好专业课,真正把那些过硬的专家教师充实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让学生学好专业课。其次,要传授给学生分析事物的方法。我们在进行“主旋律”教育时,教师应该淡化训诫成分,增加沟通交流;淡化单向灌输,增加双向互动,培养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把着力点放在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选择上,通过对选择方式和过程的引导与推动,把教育对象引导到现实的教育目标上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教育目的在不言而喻中达到。

2.以严格管理促进学生自律,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在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里,大学生首要的应当是树立法治的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法规是隐身的管理者”,应该给学生有一种“法律至高无上”“法律无处不在”的感觉。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理、人情二者并用,衡量罪行和调解纠纷都必须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学生一旦入学或入住生活公寓,我们就应该明确告知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违禁,将会受到何种处罚。学生聚集居住地应该有司法机构进驻,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一旦学生违法违纪,也应该按照严格的程序依法处理,按章办事。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的震慑力,认识到法律观念和意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

3.以特色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首先,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激情,强化爱国主义和人文素质教育。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人文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同时促进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的转化。还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基础条件设施的建设,包括各种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营建等,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和资源,从各个方面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围绕中心工作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和理解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

4.以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思想教育。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家长、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有导向作用,因此,教育者、管理者应时刻保持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榜样。可以设立学生党员示范岗、样板宿舍、志愿者服务队等典型,通过对他们的宣传,从而引导、影响周围的学生。根据大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可以把思想教育的内容隐含到具体活动中,如可以邀请成功人士谈他是如何学习、奋斗和成功的,其本身的成才经历就很有说服力,这种效果是一般教育方法所无法做到的。

三、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大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新模式

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大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新模式,克服知识技能学习与人文化精神脱节、综合能力学习和养成缺失、学习片面性等问题,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大学生学会合理运筹时间,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追求价值的人文精神,促进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社会化。

1.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我国优秀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对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教师通过教学,是要“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以正确的人生态度、思维方法、治学态度来影响教育学生。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及时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介绍给学生,还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良好学风以及追求真理、关心集体、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献身祖国的良好品德。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利用好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一味地“满堂灌”而不考虑学生的消化吸收情况;要理论与实践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创新精神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是不可能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学校要逐步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育内容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大力推广引导式、启发式等科学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与教师观点不同的新思想和新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资源优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改革现有课程结构,使学生受到系统的人文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工程科学教育,让学生接受系统的人文学科的知识、思维的教育和训练。

四、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咨询、社团活动等关注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团队活动

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心理卫生咨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关注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团队活动,可以强化大学生的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和确立生活的意义,培养他们感受生活、体验幸福的心理机制,使他们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积极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获得自我成长的养料和动力,达到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升华。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保证学生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把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第一,要建立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日常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生心理测试调查等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广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系列讲座。第二,要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人员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沟通交流会,互通学生思想动态和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融合性、教育功效的互补性的良性发展。第三,要通过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竞争。在进行挫折危机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待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挫折,更好地调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获得社会化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陆云.德育与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影响德育的因素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17(4).

[2]胡琦.大学生社会化过程问题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6).

[3]马国艳,王少君.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与德育环境的优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4).

[4]刘万路.社会化——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J].文教资料,2007(1).

[5]黎伟.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9).

猜你喜欢

途径大学生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