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教育理念现代化的再思考

2009-09-10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教育理念

张 连

[摘要]新时期,基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前提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就必须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树立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的理念、重视个体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开放化的现代教育理念等。

[关键词]教育理念 人的现代化 个体发展 民主平等 终身学习 开放化

[作者简介]张连(1966- ),男,江苏涟水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江苏 南京 2111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JB710001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57-03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①这是新时期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发展教育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教育现代化实现的前提必然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就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理念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的灵魂与先导。下面就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倡导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及如何实现教育理念现代化作一些思考。

一、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理念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本质功能是培养现代人,塑造人的现代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的现代化问题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美国学者英克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心理、理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最完美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②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人都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它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的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即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制度和观念,即使发动了经济起飞,也不会有自我持续和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化。③英克尔斯指出现代人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他乐于接受新的经验、新的观念、新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并能够顺应和接受社会的改革。第二,他见多识广,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和活动的公民。第三,他有鲜明的个人效能感,相信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控制能力。第四,他不受传统思想和习俗的束缚,特别在决定个人事物时,高度独立自主。英克尔斯把现代人的这些心理特征称作“现代性的精神”。现代性的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不发达和落后是一种心理状态,培养现代的心理特征、态度和行为的策略是建立现代社会秩序的各种策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④作为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无论是英克尔斯的“现代人”还是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其本质均揭示了现代化的人创造着社会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创造了现代化的人。也就是说,没有人的现代化,就不会有社会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因此,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塑造人的现代素质。人的现代素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的素质现代化是与社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只有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人的素质现代化过程的实质,就是人的素质实现较高层次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人的素质现代化又是一个自主性、能动性不断增强的过程。现代人具有个人自主的心态,还具有能动性的品格,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第三,人的素质现代化还表现为它是开放型的。在现代社会,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已经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开放性品格得以塑造。

第四,教育在人的素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人的素质现代化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人的素质结构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教育现代化正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实现人的现代化理念,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自己的技术路径,帮助人们树立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意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人们树立现代化的观念意识,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

二、重视个体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性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⑤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当社会正处于大踏步迈向现代化进程中时,现代化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生命完满发展。因此,教育要立足于人的发展,用全新的视角,长远的目光来设计,把人的本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直接的教育目的,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教会学生做人,形成良好的人格。其次,要满足个体求知成才的愿望,培养和发展个体的各种能力,培养个体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的心理,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再次,要强调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负责。发达国家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普遍形成了个体自由发展的观念,无疑是有着借鉴意义的。中国传统教育以共性至上的群体性原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呼唤个性解放,但个性发展的观念一直未能真正确立起来。直到如今,不少教育工作者仍将人的“全面发展”绝对化,与“个性自由发展”对立起未,往往过分强调集体行动,强调共性,很少考虑个性差异,使千差万别的学生难以得到自主发展,使丰富多样的个性失去了活力。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看到,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不仅符合教育规律,而且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若不确立个性发展观,就难以实现全面发展,也就难以使人才培养获得成功。

在确立学生个体发展观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确立培养创造能力的人才观。爱因斯坦曾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⑥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一个身上的财富”。⑦新时期我国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⑧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要靠创新型人才,因此,加快富有创新性、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新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压抑创造精神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观念上首先建立起重视个体发展的教育观念,由共性至上的教育观向个性发展的教育观转变,切实确立培养创造能力的人才观。

三、民主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

具有民主平等的全民教育理念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今日教育不可能再局限于某个阶层;它必须是全民的教育,唯有这样它才能发生效用。”“教育在单个个人的心中成为人类全体未来的希望,而全体人的发展又是以单个个人教育发展为基点的。”⑨全民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民主性和平等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不民主的教育是不可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当今世界,追求教育的民主和平等目标,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和教育改革的主题,成为各国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教育民主和平等要求教育者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学生尽到责任,让所有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使每个人不论其社会、经济、民族和所处地位不同,均可享有公正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⑩。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对教育民主和平等已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机会均等,而且要达到教育效果均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内容中不断渗透民主意识,加强对学生民主参与技术和能力的培养。

四、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学校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适应追求未来个人完善的需要,为未来社会新人的生存和发展做充分的准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使我们均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终身学习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的“学会关心”,实质就是强调一种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全人类、关心自己的周围等,进而帮助人们确定崇高的人生理想,明白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 “学会生存”是当今社会对每个人的又一基本要求。这就必然要求现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创设条件给学生以生活磨炼的体验,从而学会生存的本领。当然,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更要求每个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有无创造性,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否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之一。

终身学习行为将为每个个体提供生命周期的成长轨迹。教育不仅关心人的学习,而且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将产生决定性影响,使每个人都沿着一种社会认可的途径去从事各种实践,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学会如何交流、如何探索、如何适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从而完成健康人生的成长历程。当终身学习被个体视为贯穿人生的整体活动时,每一个个体只要生命不息,学习就不会停止。他必将珍惜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尊严,充分认识到终身学习正是为了有意义地生活,为了有价值地生存,使自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他将会通过终身学习,在有限的生命期限中,用新思想、新思维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用最先进、最系统的知识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最大程度地创造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抱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开放化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的开放性是由当代社会发展的开放性特点所决定的。开放性的社会环境需要开放性的教育,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有开放化的现代教育观念与其相对应。这种开放化的现代教育观念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社会化理念。现代社会,学校己打破自我封闭的围墙,主动走向社会,投身开放的社会之中。因此,学校教育己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教育向全社会开放、为全社会服务;同时,整个社会都关心、支持教育事业,都承担着教育的职能,参与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教育的管理,甚至直接或间接参与学校教学、课程设置、质量评估等微观管理。第二,教育整体化理念。开放化的现代教育理念还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形成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现代学习教育制度。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形成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格局。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代教育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本质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普遍规律。当代的教劳结合既指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更强调生产劳动必须依靠科学和教育。正如列宁指出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和教学,还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第四,教育国际化理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教育推向信息化的阶段,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教育开放化的思想正是顺应这种趋势的现代教育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人员交流、信息交换、财力支持、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日益加强。因此,教育国际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潮流的现代开放性人才。

[注释]

①⑧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

10-25.

②③(美)A.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7-8.

④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⑤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1.

⑥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3.

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6.

⑨⑩眭依凡,等.大教育:21世纪教育新走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204,210.

列宁.列宁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8.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教育理念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