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教学论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09-09-10冯天瑾吴婷
冯天瑾 吴 婷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学论在体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日渐明显。文章在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弊端和现代教学改革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论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现代教学论 体育教学 运用
[作者简介]冯天瑾(1973- ),男,广西容县人,桂林医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论。(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096-02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过程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思想的转变从内部和外部都对教学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许多教育家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根据教学理论改革实验和研究成果,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点、主张。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新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多层次、多维度的进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现代教学改革对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日渐呈现出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和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形成了从开始到准备、从整队到编队、从讲解到示范、从学习到复习这样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也忽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自主学习,教学效率低。这种固定的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之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难以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
2.在教学目标任务上,过分强调社会的需要,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需要。在传统的学科中心论的影响下,体育课必然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管理、被训练”的被动地位,忽视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不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这与时代所赋予的体育教学任务是不相符的。
3.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运动技术微观的学习。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以运动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模式,教师讲解、示范成为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教师讲解与示范反反复复,学生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学生智力得不到开发,思维受到限制,心理受到压抑,不利于创造力和主动精神的培养、智慧潜能的开发以及健全个性的形成。
二、现代教学改革的特点
在世界性教学改革的激流中,我国教育界也兴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当前的教学改革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性。现代教学逐步加强了对发展职能的认可,改变了传统教学强调统一,强调集体,忽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做法,认为教学必须承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按照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和全面的提高。
2.创造性。缘于现代社会科技知识的日益丰富、学科分化与综合趋势不断带动过程的智力化等现状,教学的功能从以知识传授为重心转移到以发展智能为重心,而以学生智能为出发点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改革不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而且更注重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情意性。现代教学改革逐步意识到,情意因素作为认识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着巨大的作用,教学和学习过程就是以加强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统一。因而,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主体性。现代教学改革已明确提出要从重视“教法”研究转向重视“学法”研究,并旗帜鲜明地指出: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来实现的,教师要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地位,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我理解的自由和权利。从“学生主体”这一原理出发,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三、现代教学论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现代教学论是研究现代教学规律的科学。体育教学不仅承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来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和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其弊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日益明显。而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现代教学论,其原则之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它要求教师去启发教育和引导学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因此,根据现代教学论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通过其所创造的各种外部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激发学生依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课堂教学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二是由同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三是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四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五是由单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六是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和谐、平等、融洽转变;七是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他们把知识与智力、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学目标由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发展转变,强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高校教育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包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内在积极性和一定的创造潜力。要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力,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探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新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欲望,树立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训练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想办法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检验。教师在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之后,还要帮助学生把问题进行分解,提出新的疑点,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进一步调动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态度,并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发挥教学情感功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现代教学论与传统教学论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它认为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人的发展过程,即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发展,同时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也应得到发展。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它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和训练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不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更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情感的动力、感染等功能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要在体育教学中调动情感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发挥教学情感功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只有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也是发挥教学情感功能的重要因素。
总之,现代化的教学,必须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其中素质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的改革也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熊广德,苏祝捷.现代教学论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5(6).
[3]刘锦,张松奎.论现代教学论思想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4]季浏.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张伦厚.试论高校体育课程新模式及其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