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排解途径

2009-09-10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大学生

陈 媛

[摘要]当前就业、经济、考试等压力使大学生不堪重负,其心理压力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他们的成才。因此,文章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提出了排解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原因 排解

[作者简介]陈媛(1983- ),女,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0800)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091-0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常常因就业压力、经济压力、考试考研及情感困惑等压力而导致心理上的负面变化,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大学生的成才。那么,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

1.就业压力。在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没有竞争意识,更没有危机感和失业感。如今,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毕业生成为“商品”,是人才还是庸才都要到市场上去亮相,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往往越是求职择业难,大学毕业生越是容易背上心理负担。有的毕业生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与社会需求产生明显的反差;有的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有的自卑恐慌、无所适从。

2.经济压力。随着高校录取比例的逐年扩大,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无力缴纳学费的贫困生近百万人。而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如果按一个学生学费5000元/年计算,加上日常生活费及其他开支,一年每个大学生的花费可达万余元,完成大学学业大致需五万元左右。如此昂贵的费用对农村学生家庭来讲,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对城镇的一部分学生来说,有的学生家长所处的企业不景气、有的学生家长已下岗、有的面临下岗的危险,家庭收入难以承担大学费用。因此,经济的拮据已成为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在校期间,一边拼命学习,希望拿到高额奖学金,一边又要寻找机会打工挣钱,期望为父母分忧、为自己解困。殊不知打工是要以耽误学业为代价的,这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想打工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打工挣钱的极度矛盾之中。久而久之,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敏感、多疑、自怨自艾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3.考试压力。为了将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大学生的“学习竞赛”也围绕就业而展开。他们为了获得各种证书,将来能多一份就业机会,不得不深陷于各种考试的压力之中。诸如考研,考英语四六级,考计算机、职业技能等级等。诚然,校园的考证热激起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也使另一些学生感到了强烈的学习压力,显现出强迫、紧张、焦虑等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排解途径

1.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从表面上看,就业问题是在学生大四时候解决的。其实,大四只是一个收获期,就业问题不单是大四的问题,而是整个大学四年都要面临的问题。大四以前的行为基本决定了大四时所面临的境况。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因此,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力求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向大学生单纯传授应聘技巧的“包装”工程的倾向,重视进行价值观教育、创业意识教育、择业观教育,更应把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作为教育重点,融入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达到成功就业和理想就业的目标。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让他们知道要做好哪些准备;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颇有助益。

2.积极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经济问题是他们最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高校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在落实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等资助政策的基础之上,大力加强助学贷款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得到完成学业所需要的基本经济保证;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情况,分别采取资助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基本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贫困大学生充分认识、理解贫困。贫困是现实,但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贫困而失去理想和信念。要教育贫困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贫困,把贫困看做是命运的挑战和磨砺,树立贫困不贫志的信念,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学会利用现有条件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用知识和能力来丰富自己,以自己能拥有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能力为荣,还要教育贫困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我调适,疏导不良情绪,以便最终战胜自我。

3.积极开展情绪稳定教育。大学生情绪稳定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智育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情绪能力的培养。毋庸讳言,当今大学生之所以不善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不善于调理情绪困扰,学校教育对学生情绪的疏忽负有相当的责任。高校应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度,深刻认识培养大学生情绪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切实承担起责任,重视情绪稳定教育工作。

开展情绪稳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满意、温馨的心态,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忧伤、苦闷、急躁等消极情绪。当大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情感困惑或学习、生活难题时,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往往会突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开始考虑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和考研问题。此外,专业课学习的深入、计算机和外语过级考试及其他职业资格考试,也让部分高年级学生感到压力沉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对有不良情绪情感的大学生,要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

首先,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压力。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压力、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压力对人既是威胁,又是挑战。当一个人正视压力时,压力可以使人发现自身潜力、看到生命价值、充满自信。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常感到无能为力,其实,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

其次,要引导他们积极行动。实际上,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大多数原因是只想不做,缺少行动。由于缺少行动,许多并不难以解决的问题又累积成新的困扰。因此,行动是摆脱压力的最好办法。诸如适当参加一些文体表演、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缓解大学生学业上的压力,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多读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如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人传记等,这些书不仅能使大学生感受到智慧的光芒,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感到苦闷、彷徨、失望、退缩的时候,会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勇气,让他们相信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只有乐观地面对挫折和失败,才能勇敢地继续前进。

在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提出建议之后,值得提醒的是,心理有问题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而心理问题往往蕴涵着积极的含义,是心灵成长和自我超越的契机。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也是个人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陶明达.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3]周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情感及其培养策略初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大学生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通过图片看内心
看美景可缓解心理压力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