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和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认识
2009-09-09杨立国
杨立国
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研讨会于2009年4月下旬在武汉召开。大会主题为“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和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这一主题既体现“全面”,又突出了“重点”。引发了教育行政干部、培训机构管理者热烈的讨论。本文结合福建省即将开展的“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大规模校长培训)和“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谈一谈对会议主题的认识以及福建省实施“两个工程”的思路。
一、关于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
1、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的意义
本次大会的主题之一,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其命题的基础是中共中央中发[2006]3号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党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干部教育条例》的重要性,按照《干部教育条例》的要求,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文件对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的背景意义作了深刻的阐述。
中小学校长从某种意义说也属于干部范畴,可以归到教育干部系列。为了响应党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本次大会将主题之一确立为“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有其积极的意义。
2、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的重心在培训的层次和内容上
我们认为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的意义不在于培训的数量和容量,而在于培训的层次和内容上。《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指出:“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把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面向基层,集中优势培训资源,采取‘送培下乡方式,深入到地县一级,开展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的专题培训。”《规划》中指出的“深入地县一级”,即提高培训层次。以往农村中小学校长并不是没有接受培训,而是培训的层次低,大多集中在县一级培训。而新一轮中小学校长培训,要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层次,开展中小学农村校长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或送培下乡的形式开展。如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就有10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参加省级培训,20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参加地市级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村校长的培训层次。
在培训内容上改变以往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为提升农村校长办学治校能力,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如2008年11月福建省颁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提出实施“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培训。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的重点不在数量上和容量上,而在于培训的层次上和内容上:一方面提高培训层次,另一方面统一培训内容。这就要求国家级、省级培训机构应认真研究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校长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好调查研究,认真研制培训方案,使培训不仅体现在层次上的提高,更要体现在质量上的提升。
二、成立于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
1、教育家型校长办学是时代要求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迅猛发展,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有学者认为能不能提供教育条件的责任在政府,能不能提供优质教育的责任在校长。这一观点正是反映了中国时下基础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入学率已大幅提高,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矛盾正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化。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进而要求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即上学好,这一责任无疑摆在了校长面前。而时下中国的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相对匮乏,不少校长办学浮躁,整天忙于接待应酬,迎来送往,跑机关拉关系,俨然成了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校长无心抓教育,教育质量提升缓慢。时代要求应有更多的教育家型校长来办学,迅速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正是这一背景下,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力推教育家办学。温家宝总理说:“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温家宝总理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以前瞻的时代发展眼光,审时度势,恰如其时地提出了“教育家办学”这一命题,科学地预见、规正了中国教育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2、教育家型校长的含义
中国人慎言教育家,这反映了教育在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对教育家的敬重。在国人的心目中教育家应是“德、行、智、能”十分完美的完人或超人。从古代到近代被国人称道的教育家只有孔子、韩愈、朱熹、蔡元培、陶行知等。就现代而言,如果有人被封为“教育家”称号时,就会引起一些争议或议论。于是就出现了现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的争论。我们环视一下其他行业,“家”像雨后春笋,不仅长得快也长得多;唱歌走红的,管他德行如何,资历深浅,一律称之为歌唱家。唯独教育这么苛刻,唯有完人、超人才能成家。如按其他行业标准现在教育界确实存在“家”,并且“家”还不少,至少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的教育家和省级层面的教育家。随着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我们需要一大批教育家型的校长。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积极努力下,特别是在一大批优秀校长迫切愿望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内驱力的驱动下,新世纪我国必将产生一大批教育家。
3、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外部环境
(1)建立良好成长机制。改校长任命制为职级制是促使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校长采用任命制,将各类学校按行政级别划分。校长具有了行政级别,因此校长也成了落实行政待遇最容易安排的职位。福建省某县曾经有一位乡镇长因任职年限满要回城,县里苦于无处安排,刚好一中校长空缺,便将该乡镇长任命为一中校长,也算是职务平调,既不亏待这位名镇长,也化解了僧多粥少的矛盾。要想期待一名乡镇长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简直天方夜谭。要想造就教育家型校长首先要让校长成为专业人才,而不是成为落实待遇的职位。要让大量的教育家型校长脱颖而出,首先应当改校长任命制为职级制。
(2)为教育家型的校长提供政策支持。在当前行政对学校办学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还较强的背景下,政府行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提供政策
支持。一是要给校长足够的办学自主权,让校长的教育理想能在教育实践中付诸实施。不要以行政的评估标准评估学校,如果校长一旦形成强烈的行政观念,不仅校长本身只想着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某些长官的意志办学,同时也会以相同的观念占领校园,那么学校的民主氛围、学术批判、理性精神就会缺失,最后必然造成学校教育背离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二是不能以简单的升学率、优秀率作为评判校长的重要标尺。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有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优秀率,用高价去买高分落榜复读生,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利润最大化。在这种评价导向下,教育行为日益利益化和功利化,使教育者丧失教育良知,背离了教育本质,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被扼杀,最终导致国家民族创新能力的削弱,危害了国家长远发展的利益。三是要为具有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潜质的校长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可以组织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事迹,为教育家型校长创设舆论氛围;让广大民众认识与接受;可以资助他们著书立说,彰示他们的教育理想:可以为他们组织教育思想、教育事迹巡讲活动,扩大他们在社会知名度:还可以为他们创造条件赴教育发达国家深造。有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教育家型校长必定能够加速成长。
4、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
(1)培训培养对教育型校长成长的意义。教育家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这已成为共识,蔡元培、陶行知成为教育家决不是谁培养出来的,这也是不争的史实。但这不等于培训培养对教育家成长没有作用。培训培养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了快速的通道。打一个比方,春笋是一定要长出来的,但雨后的春笋必定会长得又多又快,培训培养就如助推春笋成长的春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在北京教育学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代表学员讲话时就讲到在北京教育学院培训时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她说在80年代初她刚接任校长的时候,到北京教育学院接受培训。指导教师带她们到各个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当到她学校时,她汇报了许多学校的成绩,当时就被带队老师纠正,带队老师说他们是来研讨问题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这句话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认识到了这些成绩大多是前任校长取得的,关键的是现在自己该做些什么,老师的指导也成了她不断推进自己工作的动力。李烈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培训培养对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起着催化作用。
(2)教育家型校长的培训者队伍。既然培训培养对教育家型的校长成长起着催化作用,那么谁有能力承担得起教育家型校长的培训培养的重任呢?实际上要追问谁有能力培训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应该说是没有一个人有能力的。因为教育家型校长是综合素质,他既要有深厚广博的理论功底,又要扎根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还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但如果要问谁能为教育家型校长培训培养做些什么,我想培训机构的一些名师是可以做些什么的。韩愈说“术业有专攻”。培训机构有的教师对教育管理理论有较深的造诣,就可以为他们讲授一些教育理论方面最新研究成果;有的教师在教育心理学方面有独特的研究,就可以为他们讲授教育心理学的前沿知识:有的教师熟悉案例教学,就可以为他们提供教育教学案例,拓宽他们的教育思维。当然能为教育家型校长授课的教师毕竟少数。但多数教师应该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培训培养做好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福建省将在2009年下半年启动“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五年内培养百名名校长。这百名名校长将成为福建省教育家型校长的后备人选。要实施好名校长培养工程,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1、遴选优秀人才,组建后备团队
名校长培养工程的培训培养对象选拔将一改以往骨干校长培训按市县分配名额,由组织临时推荐的办法,改为先期按条件自荐,市县审核,专家遴选,教育厅审定的办法,不搞名额分配,不搞组织推荐,按条件选拔,宁缺毋滥。确定好培养对象后,启动培训工作。遴选人才是成功的基础。玉不琢不成器,首先要是玉,如果是一块石头,怎么琢也不可能成器,这就保证进入培养对象的人是具有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潜质。
2、构建适合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培养模式
采用“理论研修+名校挂职+素养熏陶+境外培训+论坛主讲+思想形成”的培养模式。
理论研修:着重提高名校长的理论素养,为校长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打下基础。理论研修重在教育理论的前沿知识,教育大家的原著研读。
名校挂职:以3到5人为一小组到北京、上海一些名校挂职、学习锻炼一个半月名校先进管理理念,感受知名校长的管理智慧和管理风格。
素养熏陶:教育家型校长应具有社会理想抱负,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天下英才为己任,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教育家型的校长视野不能仅局限在教育内部,应当跳教育看教育。为提高名校长的整体素养,我们将把名校长集中起来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或北京大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综合素养熏陶。在国家级名校中感受大学科、跨领域大师的教学风采,含英咀华汲取养分。提高名校长的综合素养。
境外培训:到基础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综合实践培训。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深入班级,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座谈交流意见,了解学校的人文历史,社区环境,办学特色,开展听课、议课活动,并跟踪该校校长,感受其管理的方法与风格,借鉴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
论坛主讲:积极搭建全国性校长论坛,为每位参训名校长提供一次论坛主讲机会。让名校长在全国校长前面发表论坛主题演讲,宣扬自己的教育理想,阐述自己对论坛主题的见解。通过论坛活动,使名校长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为名校长提供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
思想形成:经过三年的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促进名校长著书立说,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没有教育思想的名校长称不上教育家型校长。这也是三年培养的终极检验目标。我们希望经过三年培养,百名名校长能脱颖而出,成为福建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
大规模教育干部培训和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必将极大提高我国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同时催生一批能引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教育家型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