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资本市场操纵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2009-09-09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4期
关键词:天价当代艺术艺术品

罗 凯

关于中国当代天价艺术品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很多关注。天价给艺术的发展带来的是福还是祸?是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是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在个别“收藏家”的炒作下变得更加“投资化”、“泡沫化”?有关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我看来这种发展趋势是弊大于利的,我们应该在深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提下更加理智地对待这种泡沫化现象。

那什么是当代艺术呢?从简单的概念范畴来理解,“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当代艺术”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在中国出现并被普遍认同的一个概念,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后,在这之前称为现代艺术。因此,从某些角度说当代艺术在中国出现生长、发展已落后西方几十年。东西方之间在当代艺术的概念维度上的理解,从客观上来说已有了不容忽视的历史积淀所造成的时空差异。这种差异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凡是在中国本土尚未出现的艺术观念与形态都可以被看成是新艺术。而很多人对当代的理解显然也只是一个简单的现时性观念,即现在等同于当代,因此这也不可避免地把现时发生的所有艺术现象归结为当代艺术现象。总而言之,当代艺术的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随着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当代艺术已经变得边缘化了,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而艺术品市场的天价在当代艺术边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于当代艺术的天价现象并不难理解,从近几年来的艺术交易情况就可略知一二。进入2005年秋,国内当代艺术品开始出现大幅上涨,2006年始,张晓刚的《同志120号》在纽约苏富比春拍以97,92万美元一炮打响,才真正拉开了中国当代艺术品飙升的序幕,并由此带动了岳敏君、方力均、刘小东等人画价的猛涨。随后,在国内出现了北京保利秋拍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2200万元的高价,老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也水涨船高,《长江万里图》在北京翰海秋拍以3795万元刷新了国内油画拍卖新天价。在纽约“亚洲当代艺术专场”,8幅国内当代画家作品的成交价过千万元大关,其中又是张晓刚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以306.5万美元高价拍出。伦敦菲利普斯拍卖会上,曾梵志的《协和医院三联画》更以553万美元创新高。这些现象说明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现象正在愈演愈烈。天价的存在是好现象吗?是合理的吗?值得我们思考。

这种天价现象说明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其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承认。这也许是好事,但同时更应该看到随之而来的问题。由于某些艺术品价格飙升,导致了国内的许多画家,特别是年轻的画家盲目跟风。这种“追”风导致出现了一大批垃圾作品,现在垃圾已经很多了。不能排除有相当多的当代艺术品卖出天价是国外某些人刻意的炒作,而这些作品又完全迎合西方人的口味。那些炒家提供资金来推动市场,此种现象在东欧已经出现过。但是,这种缺乏理智的上涨有什么意义可言呢?资金推动型的市场什么奇迹都会发生,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自觉意识。从长远看由于这种不正之风的盛行导致我国当代艺术正渐渐远离学术,而更多的是趋向商业化,艺术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永恒的精神价值。试问失去艺术本真的物件还能称之为艺术品吗?这是值得所有当事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这样的天价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人为炒作是罪魁祸首,在利益驱动下,不少炒家、画廊、画家为了一己私利纷纷加入到造市的队伍中,使当代画家的油画、中国画等作品在商业市场上急速涨价,一件作品由数十万、数百万、上千万、数千万一路飙升,令人瞠目结舌。福布斯曾报道过这些艺术家在国内外炒作的内幕:画家先出资请某些艺术评论家作“枪手”,撰写推介文章或者“现身说法”,在报刊、电视上造势;然后举行“拍卖会”,进行假拍,由事先预设的“托儿”“竞拍”,作品于是拍出大价钱,幕后当然由画家本人付款;接着是第二轮炒作,媒体报道这位新秀如何崛起,跻身当代名家行列,广受追捧;然后是第二场拍卖会,重复上次动作,以此操作来体现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待买家已经相信这位画家的作品及其天价,一位“当代名家”就修成正果了。这样的“名家”的画为什么能有市场?因为有一些收藏家本身并不是很了解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更有甚者看重的并不是艺术本身具有的价值,而是追逐潮流或是显示自己的财富。这些顾客买画是只听不看,买名不买画。这是一些经济暴发户为了掩饰自己精神上的贫瘠而在一种阴暗心态左右下的结果。其次,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整体看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对于盘子并不大的当代艺术板块而言,只要有新的场外增量资金加人,就将引起行情的大波动,在海外炒“当代”,国内炒写实,都因为筹码在自己手中,双方谁也不愿给对方抬轿子。在大量资金推动下,原有的价格平衡被打破,市场泡沫也就一点点增生。

那是什么致使当代艺术易于泡沫化呢?是由于国际大的金融资本介入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炒作之中。大量作品被投资人攥在手里,他们投资当代艺术品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暴利,十余年前,甚至更早,他们以极低的价格陆续从画家手中购得一大批画作“筹码”,使自己成为被炒艺术家的庄家,现在开始以高于收购价数千倍乃至数万倍的价格恶炒,从而使自己手中的“筹码”迅猛增值!而当代艺术易于操作的性质,起得快,凉得也快,从而风险泡沫化就随之而来。同时有些被炒到几千万元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迎合、讨好西方收藏家的口味,打擦边球的多,抄袭模仿的多,真正有艺术含金量和原创性的绘画反而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现在不少画家都走捷径,吃投机饭,急功近利画“敏感题材”,为的是博得西方人的关注。殊不知这样的趋势造成了中国内地市场的无方向性,造成没有头脑的年轻一代人的创造方向与闭塞信息的没有走出去看世界的人的精神,一个没有文化底蕴和宽度的人,谈何深度创作与精神追求!当代艺术正在远离艺术本身,沦为画坛投机者的乐园,面临“空壳化”的尴尬境地,这种趋势并非美术圈独有,看看近期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很多是对好莱坞获奖大片的模仿。长此以往,我们什么时候能出现赵无极、朱德群那样真正的艺术大师呢?

最后,我们来看看当代艺术拍出天价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就画家本人而言,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某人由一个普通的画家一跃成为画坛巨富,面对整个中国的艺术市场,没有几个物件能和他一幅几千万元的凰相抗衡,这是否意味着其他人的作品都是垃圾?这是很尴尬的。艺术家的心态将会怎样?个人认为天价画已经对现有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代艺术如今已经演化为一种纯粹的市场投机行为。为什么业内人士对当代艺术过亿现象已经具有了排斥性,因为在目前国内的状况下,谁要拍出一个亿,就是不真实的、假的,它不应该出现在国内。目前收藏家有一种恐惧在蔓延,以前的收藏基本都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增长一定比例,但现在不是这样,市场飞速拉升已经让他们承受不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知彼岸的世界,未来几年会怎么样?不知道,所以要谨慎行事。当代艺术从短期看,热度仍会维持一段时期,充满“猴性”是新兴热点板块的一大特征,价格可能上蹿下跳,缺少稳定性,令人担忧。既然它的飙升是由场内外资金流动引起的,那么资金的游离也会使它出现波动。泡沫的溢出和破灭是迟早的事,随时进行内部调整是最好的,累积到一起只能是破坏性的,著名艺术评论家杨小彦指出,一个正常健康的艺术市场主体应该是由收藏家构成的,而不是专门进行投机生意的炒家,眼下的情况很明显,市场中的炒家多过买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希望不要重蹈前几年中国书画恶炒的覆辙。正如在这些评论家眼中,市场的冒进式发展造成艺术的跟风、模仿、抄袭,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先锋姿态,致使其畸形繁荣,语言的苍白和模仿,精神的虚无和媚俗,艺术变成艺术生产,展览变成展销会,艺术区变成兵营式的生产作坊。在这种形式下产生的作品,只会影响一代代没有主方向的年轻人,进而忽悠了中国真实的文化氛围与健康的市场。文艺带给人民的应该是美的感受,不是视觉的扼杀,不是生命的扭曲,不是形式的复制,更加不是文化的亵渎。美丽的泡沫终究会破裂。

参考文献:

1、《紫荆》2006年第11期。

2、巫鸿著《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

3、[法]鲁热著,罗顺江、李元华译《当代艺术》,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曾长航《艺术与艺术潮流》,选自《美术学报》2001年28卷1。

5、粟宪庭《当代艺术潮流中的中国“文化身份”》。

猜你喜欢

天价当代艺术艺术品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食物也是艺术品
天价彩礼
天价足浴盆
艺术品被盗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Facebook 为何天价收购 WhatsApp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