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价值的当代性思考

2009-09-09成乔明孙来法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4期
关键词:价值艺术

成乔明 孙来法

艺术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历来令人关注。传统的认知认为艺术的价值主要倾向于一种精神的享受、灵魂的拯救,是非功利的追求美的人类创造。与传统观点相抵牾的是当代艺术市场、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再向传统艺术价值发出挑战和质疑,艺术的精神享乐逐渐向生理感官的刺激转变、艺术创作逐渐向艺术生产转变、艺术的文化性传播逐渐向艺术商业活动转变、艺术的欣赏逐渐向全方位的消费转变,针对这些新的艺术动向,我们不能不重新对艺术价值进行当代性的思考。

一、对传统艺术价值观的追问

传统对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探讨源自哲学上对价值的思考,如黄海澄这样描述艺术的审美价值:“美作为一种价值满足人们的什么样的需要呢?自然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他又说:“价值论是一个新兴的哲学学科。”“一切艺术,无论是时间艺术还是空间艺术,都属于‘价值一感情领域。”以上观点揭示了他对艺术价值的认知:价值是哲学问题;艺术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艺术属于“价值一感情”体系等。进一步讲,传统的艺术价值观就是一种满足审美情感需要论。对满足需要论的价值观,马克思也有论述:

人们实际上首先是占有外界物作为满足自己本身需要的资料,如此等等;然后人们也在语言上把他们叫做他们在实际经验中对人们来说已经是这样的东西,即满足自己需要的资料,使人们得到“满足”的物。如果说,人们不仅在实践中把这类物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资料,从而也是“满足”自己本身的物(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就对自己的需要、因而也是对自己本身,处于一种不满意的状态),——如果说,“按照德语的用法”,这就是指物被“赋予价值”,那就证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这也是“价值”的种概念,而价值的其他一切形态,如化学元素的原价,只不过是这个概念的属概念。

价值是满足需要的观点似乎已成价值概念的定论。而对价值的认知古已有之,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价值的本质是数;柏拉图认为价值是理性的本质即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在于人的兴趣,至善是一切事物的最高价值;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价值。在中世纪的神学家那里,上帝是最高的价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社会思潮,则把理性的生活、争取自由平等、追求人的尊严和权利视为崇高的价值。例如,大卫·休谟强调价值以人性和利己的同情心为基础;伊曼努尔·康德指出价值应该借助于他所谓的“绝对命令”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从上述的罗列中我们可以发现价值“满足需要”论形成的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暗示。虽然,我们今天无法确定在马克思之前究竟是谁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价值即是满足需要”的观点,但从柏拉图的“理性”说、亚里士多德的“兴趣”说、伊壁鸠鲁的“快乐”说、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自由平等”、“追求尊严和权利”说、休谟的“利已”说、边沁的“幸福”说中都可以清晰感觉到价值是主体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客体对自己的用途和使用关系。既然是历史的既定,自然不需要去置疑,但前人用追求“满足”的过程、合乎“需要”的目的来对价值做出评注却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这里就“满足需要论”谈谈我们的观点。满足需要是解释价值比较直接和讨巧的办法,但这个观点最大的弊端可能是没有触及到价值产生的根源,没弄清出处,自然也无法真正解决发展和去向问题。在弄清价值的根源之前,我们不妨做出一个发问:需要来自哪里?价值满足需要似乎说明人天生就有这样那样的需要,事实上,人类的童年未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何发展、走向哪里。需要作为生理欲求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理反应基础上才会凸现,而高级的情感需要可能就更不会是与生俱来或凭空产生的了。对于满足需要论的疑惑,哲学家张岱年有如下的论述:

以满足需要来界定价值,还不能说明有关价值的一切问题。对于所谓需要,也有一个评价的问题。人们的需要有高低之分,既有高级的需要,也有低级的需要。例如,人们有衣食的需要,有婚姻的需要,有求知的需要,有追求真理的需要,有维护人格尊严的需要,也有保卫民族独立的需要,还有人将追求声色货利作为一种需要。与需要联系的是兴趣。兴趣更有高级低级的区别。……低级趣味是没有价值的。由此可见,关于需要的高低之分,就不能用满足需要来解释了。

其实张先生还是承认满足需要说的,只是他否定了需要的笼统说,而是对需要进行了高低级的划分。但张先生其中的一句话倒是颇有意味,那就是“需要联系的是兴趣”,这恐怕触及到了价值的本源,即兴趣是需要产生的关键。人类对什么东西最有兴趣呢?我们以为对未知的事物最有兴趣。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追问一下:需要来自哪里?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其小说里这样的阐释:人的最大的欲望也许还是来自灵魂,来自寂寞的最深处,来自对生命本体“确认”的饥渴。这里的“欲望”自然就是“需要”的别称,来自“灵魂”的“寂寞”、来自“对生命本体‘确认的饥渴”。如果说价值产生的缘由是需要,需要的缘由是寂寞失落,那么也可以推导出价值的真正根源应当来自于一种失落。这与前面所述张岱年的“兴趣”起源于未知不谋而合——未知属于认知上的失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需要来自于需求对象的缺失——事实缺失或感觉缺失,我们称之为“失落”。有了失落,随后产生需要,再随后确立目标,最后采取追求行为实现价值。这就是人的价值观产生的生命逻辑和情感逻辑,也是人生不断寻找方向、确立目标和追求前进、发展的原过程。失落作为一种感觉来自哪里呢?其实它也不是人与生俱有的情绪意识,而是环境刺激的结果,这个环境就是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情感世界或灵异世界(如梦、宗教和灵异事件等)。所以,说艺术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毋宁说艺术的价值在于弥补人类审美的失落。

二、艺术价值遭遇的当代背景

需要起源于失落,没有失落就没有需要产生的基础和空间,而失落是来自于自然、社会、精神和灵异世界对人不断刺激的结果,这种外来或内生的刺激逐渐累加、积聚甚至遗传,最后形成人类内心牢固的本能性欲望。人并非天生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人最初的心理经验可能就是失落感,如由于受到自然、社会的刺激产生恐惧、害怕、敬畏、孤独、悲伤、失落等感觉,这些心理感觉相对于满足感来说都可以称为宽泛的、广义的失落,经过对失落的体验、认定、思考、抉择等心理活动,最后产生了各种需要。不仅原始时代是这样,艺术价值遭遇的当代背景更是这样。

当代人在当代社会中受到的时代冲击是空前的,生活节奏空前加快,交通和信息的传输越来越便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繁荣令人眼花缭乱,新事物新环境层出不穷,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可供人们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

小,特别是越来越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人们觉得越来越艰难困顿,人与人之间也走得越来越远。卢军曾说:20世纪以来,科技理性的盛行,功利主义的裸露,全球化的渗透,由此带来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跟进,人类的隔膜感、焦虑感、无助感、挫折感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反不及从前。而在人类文明史中曾经为审美文化的创制和传承有过极大功绩的艺术体验,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艺术体验能否继续担纲拯救灵魂、追问生命的功能也在遭遇着严峻的考验。面临快速变化不息的时代,当代人更加不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丧失了舒闲的自由时间、丧失了持久的兴趣爱好、丧失了稳固的诚实信任、丧失了系统的身体保健,总之,空虚、落寞、闭锁、疲惫、厌烦情绪不是远离了,而是零距离地纠缠在我们身边。特别是现代传媒,如电影、电视、手机、互联网等信息科技的大发展加强了我们的视听感官力而压平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增强了我们的思维惰性和求知依赖性。同样,现代商业传媒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发达促进了各类商品空前的社会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包括文化艺术商品的生活化和群众化,从而使社会价值呈现空前的金钱化趋势。梁晓声曾经的担忧在今天彻底呈现:

我们已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入口处一它似乎将一切法则都归结到了金钱本身的法则上。于是它使一切人的头脑都变得极端简单化了。于是它使它本身的特点也变得极端简单化了。简单得直接了当而且粗鄙。

当代艺术的后现代呈现曾经让艺术界和广大人民瞠目结舌,而艺术市场的当代化趋势无疑让人目瞪口呆:数千万一幅中国画、上亿美元一幅西洋油画、上亿美元一个古代瓷瓶、数千万投入换来数十亿票房的电影、一本胡编乱造的小说能销售几亿册、各种各样稀奇古怪和光怪陆离的设计以高成本高价格吞噬着我们的生活、大众疯狂地享受着声光视听拼凑出来的感官刺激,简单、炫目、喧嚣、浮躁的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已成为当下的社会实情。这一切迫使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再次质问艺术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三、艺术价值的当代性逆转

若从传统的固守的角度去看当代艺术市场和艺术活动,我们以为,这一切不过是疯狂的表现,而且毫无实在的价值可言。但历史反复告诫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一种历史现象下定断,所以不妨换一个视角来看当代的艺术市场和艺术活动,或许能察觉这一切表现的合理之处和不可避免的内在规律。

艺术价值是单一的满足精神的审美需要是不是真理,我们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已有论证。从艺术价值产生的本源来看,我们认为艺术价值应当是弥补人类身心失落的多样性体系。人的失落分为生理失落、精神失落和物质失落。物质的价值既可以弥补生理失落、物质失落也可以弥补精神失落,如水的价值一方面在于消除渴感、大米的价值一方面可以消除饥感,这弥补了生理失落;如果把水喷射成花样喷泉,把大米刻成精致的微雕作品,这可以填补人们情感想象性的审美空间。无疑是弥补了精神失落。艺术品与普通物质一样,具有可以弥补精神失落、物质失落和生理失落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审美功能。历史上以卖画为生、著书求功名、卖唱赚钱的事例不胜枚举,在这样的艺术活动中,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性审美功能,自然已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在原始时代的初期,艺术最初的表达绝非为了审美享乐,洞穴中的壁画、氏族人员的载歌载舞、身体上的纹身和划痕是用来弥补氏族部落生存繁衍之忧虑更为可信,这是对无知和物质贫乏的补足方式。用意是功利性的。所以传统的艺术价值的认知实为艺术的核心价值,其附加功效恰恰被人为遮蔽了。

当代社会的复杂多变和各类传媒技术的繁荣恰恰使艺术传统的附加价值逐渐凸现出来,艺术投资、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的极度发展所带来的声色喧嚣、视频泛滥、感官刺激、精神平滑、钱艺互换不是偶然的,而是世人对当代困惑的一种反拨和挣扎,试图通过疯狂的声色刺激、快乐消费达到舒缓人生困境和生存压力的目的。主题艺术、精英艺术、实验艺术、大众艺术、欣赏艺术、商品艺术在当代不仅多元共存、齐头并进,而且都在慢慢向一种快乐境界过渡,一方面它们的共存为了弥补人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失落,另一方面它们追求着同一的休闲性、轻松性、消费性特征,这实在是时代所致,而非艺术的刻意为之,生命环境决定生命状态,艺术也不能除外。艺术行为和艺术活动的商业化、声色化、扁平化、简单化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即使我们多么不愿意承认,事实如此。鲁迅曾对《红楼梦》的解读说过:“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艺术价值的多样化已成事实。有钱人通过倒卖艺术品赚更多的钱,没钱人通过消费廉价的大众艺术品寻求刺激和快乐,在传统审美的眼中自然是很难有价值的,但对于愿意掏钱消费的人来说却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较之传统艺术价值观,价值体系正在发生逆转,即传统的核心价值(精神质居于中心地位:弥补审美失落)慢慢逆转为当今的附加价值(精神质居于边缘地位:弥补审美失落),传统的附加价值(生理质和物欲质居于边缘地位:弥补生理和物质失落)却似乎成为了艺术当代的核心价值(生理质和物欲质居于中心地位:弥补生理和物质失落)。

这种中心价值和边缘价值的逆转主要是借助发达的现代传媒技术和经济贸易技术以及民间普及的现代商业意识发生的,铺天盖地的信息渠道、贸易手段使我们的各类消费变得简洁而直接,只要有钱就可以获取更多的身体享乐,而且无需耗费心神就可以求得人生失落的消弭,不能不说是审美价值和功利价值混淆不清甚至错位的社会基础。虽然艺术已经无法再以美学正经的神情、严肃的面孔示意世人,但它也以更为积极的意识、生活的姿态、多样的形式、群众的立场拥抱着这个世界和社会?

四、艺术价值的当代性裂变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会受消费者欲求的影响,甚至大多数通俗的流行艺术就是追随艺术消费时尚而不断变革自己的。在一个失落类型多样化引起消费欲求多样化的时代,艺术价值终究不能不顺应时代的风向而做出不同以往的改变。一旦融入了当代市场,某些艺术形式如鱼得水般的快活潇洒,它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传统主流的一维价值体系,裂变为多样化的新的价值体系,以弥补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失落,艺术品拍卖、电影、电视剧、小说、舞台表演艺术表现得最为突出。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的艺术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消费欲求往往是被动和从众的,特别是面对铺天盖地、洪潮泛滥的商业性艺术宣传来说,他们是迷失方向和毫无主见的,艺术明星和艺术品的名气以及追随者阵容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消费取向,这就鼓励艺术商和艺术传媒们不遗余力、挖空心思地去制造艺术的名声效应、追逐传媒宣传价值,甚至捏造商业神话。过分的商业宣传和促销手段只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而消解了艺术

传统的审美价值体系,在一次次糊弄式地填补了人们的各种空虚之后却引起了人们更大更多的失落。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审美本身是有生命的,起初消费者很新奇、冲动,随着对审美对象的了解和熟悉,审美疲劳感会逐渐增强,从而创造新的审美空洞,这为下一次更加激烈的商业风潮埋了伏笔,无穷的商机才会对艺术商们打开又一扇大门。这恐怕是当下艺术价值发生裂变的时代动因。艺术价值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裂变呢?我们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审视:(一)艺术的表现方式由审美裂变为审美与审丑并存;(二)艺术的性质特征由精神质裂变为精神质、生理质和物欲质并存;(三)艺术的功能效用由单一的满足需要裂变为弥补失落、扩充失落、激活需要和满足需要并存;(四)艺术的价值控制者由艺术家为中心裂变为艺术家、消费者、艺术商共同为中心的局面;(五)艺术本体即艺术商品由重内容裂变为内容、形式和传播并重的局面;(六)艺术接受态度即艺术消费心态由被动接受裂变为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和宽大容忍共存的局面。

艺术价值在当代发生裂变之后,无论对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欣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或者可以说恰恰是因为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欣赏方式的重大改变才导致了艺术价值的当代性裂变。但这一切都是当下时代的产物,大致看来,艺术价值的当代性表现是符合规律的,不属于艺术违逆时代的故弄玄虚和背经叛道,而是顺应时代的一种自然表现。任何一次变革都必定有利有弊,我们除了提高警惕、加强管理和引导外,就是耐心一些、冷静一些、深入一些,待真正了解了文化艺术本身的价值规律后再采取行动也不迟。

①②③黄海澄《艺术价值论》第337、249、25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⑤李醒民《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哲学动态》2006年第1期。

⑥张岱年《文化与价值》第18页,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⑦[德]赫尔曼·黑塞著、杨武能译《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第1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⑧卢军《艺术体验与人类困境的消解》,《美苑》2007年第5期。

⑨梁晓声《九三断想——谁是丑陋的中国人》第1页,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

猜你喜欢

价值艺术
纸的艺术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一块石头的价值
爆笑街头艺术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