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语文合作学习的魅力
2009-09-08闫昊
闫 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教会学生怎样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和学会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合作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体系;习惯;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基本理念”时有这样一段表达:“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为主体,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主要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小组集体评价为手段,实现课题多样化,对改善课堂内学习环境的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式学习需要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平等和宽松,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三个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还是他们表现的舞台,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发展;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拓展。
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是他们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小组中只有每个组员群策群力地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才是小组合作的真正含义,而歧视与矛盾只会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并始终作为一个参与者,细心聆听学生的表达,尊重他们的意见。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聆听、学会了尊重。
二、构建良好的合作体系
合作小组是构建良好的班级合作体系的前提。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班级的学生按能力、性格诸方面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如将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活泼的学生组成一组;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组成一组。成立学习小组后,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新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既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的小组人员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也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本人还注重了各小组中组员的安排。教师应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参照,在各小组中合理地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每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以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合作内容的制定应十分慎重。首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最近发展点,即合作中浅层次的内容。并提出合适的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认知目标,即合作中深层次的内容。其次,在合作内容的配置上,注重合作内容的可操作性,难易要适度,目标不可太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程;目标太低,伸手可得,学生兴趣就不浓,学习热情就会逐渐减退,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低年级阶段,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对于小组合作很陌生,因此,要有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小组合作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组织,而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教会学生积极参与,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的目标而努力。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不能让有困难的学生成为听众,教师要引导他们参与,从小组合作中获得成长。
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在小组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要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思想,只有认真取长补短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另外,合作学习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约束,要有一定的组织纪律,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争吵和争论,这种约束并不是不让学生说话,而是要做到“合作”中活而不乱。
四、增强小组合作动力
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在小组合作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学生合作的成果是学生合作情况的最好反映。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合作动力的增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常以开展合作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即: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书面的总结,以展示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合作成果,以提高合作的兴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可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能培养学生作为主人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使学生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学的合作风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
2.吴育忠.《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2002.(10).
3.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4.吴登良,林倩.《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的新机制》.2003.
5.蔡建红.《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