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2009-09-08倪海云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改

倪海云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亟需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方式及行为进行深刻的、全方位的审视和反思。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转变角色,给自己重新定位成了老师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能否及时准确做好角色的转型定位,将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师定位

新一轮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老师的教育观念能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在于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将有深刻的变革,相对于传统的观念,新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享有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教师仅仅是组织者而已。这是一个灵动的、变化的过程,学生的“主权”回归势必打破教师预先设计的,看似有序、缜密,实则机械、呆板的教学流程。为此课堂设计要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充实知识结构

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传统教学,教师大多是单一应对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尤其多年来,教师的学科本位思想顽固,不少教师常不自觉地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

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古今中外。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大力发扬多看书的风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心田永远流淌着汩汩清泉。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教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因势利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即带着学生向某个目标行动。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其要旨应该是引而不发,导而不露。要充分信任学生,并注意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因人施教,点面结合,绝不能一味地“填鸭式”地灌输,“标签式”地讲解。

四、语文作业设计改革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五、评价机制的改革

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新课程认为:考试不是教学的唯一评价方法,只是众多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只能衡量学生在某项能力上的高低,不能代表评价标准。教师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就是将众多评价方法有所取舍的结合使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检查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反复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才能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成熟。这样,才能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与乡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