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
2009-09-08张清凤
张清凤
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朋友
(一)在游戏中作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写,在写中再现玩耍的乐趣,写作文也就成为轻松的事了。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学生就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了。一次作文课,我挂出一幅一只鸟停在树上的简笔画,让一名学生根据图画内容,用语言指挥另一名学生画画。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个个嚷着:“先画个小三角,再画一个椭圆。”“不对,不对。三角形小一点,椭圆大一点。”指挥画画的同学憋红了脸,既为自己指挥不当而后悔,又替画画的同学着急,恨不得自己画。画画的同学则是一脸茫然,既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一声停止,展示作品,学生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接下来写作文,学生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红润的脸蛋上笑意盈盈。多数作文内容具体,情景交融,可见他们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二)在聊天中作文作文是学生最忠实的伙伴。烦恼时,可以向它倾诉;快乐时,可以和它分享。做大队委的同学是这样和作文聊天的:“早上七点十分离开家门,就踏上了一条忙碌之路。一到学校,我就和值日生一起在校门口站岗。打早读铃,值日生吃早餐,我还得去巡视各班早读。上完第一节课,又得去检查早餐的情况,看到别的同学津津有味地吃早餐,我只能咽口水。好不容易检查完,催命的铃声又响了,我只能打起精神和饥饿作斗争——这样的日子持续一周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就像被绑得紧紧的人突然被松了绑。”
(三)在生活中作文
作文就是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上学路上的风景、一次游戏等。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真心感受生活,作文就会成为忠实的记录者,成为学生的好伙伴,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二、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文的诀窍
(一)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的学生写作文时,要叙述或描写某件事、某个人的时候,尽管心里已经构思好了,可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因此,丰富词语,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对写好作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第一,广泛阅读。广泛阅读,就是要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多看同龄人的作文,看看他们是怎样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同龄人的作文中所描写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更近一些,在思想感情上容易产生共鸣,也就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重点背诵。一篇好文章,要让学生熟读,对其中特别优美的章节要能够背诵。背诵,一是可以透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二是可以积累词汇,三是可以掌握词语的搭配,四是写作文时便于借鉴或套用。
第三,仔细分析。写作文只靠“阅读”和“欣赏”是不够的,还要动脑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表达,用别的词语行不行。
(二)如何使语言更简洁
写作是语言的艺术。首先,用意十分,下笔三分。文章应写得含蓄隽永,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写得过分详尽,一览无余,也就如同一杯白开水,让人感觉乏味。其次,要在锤炼文字上下工夫。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
三、创造发表的园地
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到讲台上读自己的习作,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拟订题目时,要因人而异,分层制订难度适中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米可炊”,有话可说。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发表在班级宣传栏或校园墙报上,然后评出优秀的作品,鼓励他们向报刊投稿。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习作的质量。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时,那开心、自豪、幸福都绽放在脸上。让每一篇作文都能发表,每一名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爱上作文。
四、优化评改的方式
对于一些写得较差的作文。教师要努力发现其中优秀的地方。教师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写作文的能力。批语要以鼓励为主,毫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
教师还应多亲近学生,多和他们闲谈作文的趣事,创建和谐欢快的作文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然、自由、快乐中写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多点鼓励,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进而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写作文。
(责编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