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关爱留守儿童
2009-09-08曹志坚
曹志坚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外出打工后,被遗留在家乡的儿童,他们或独自生活,或由祖辈、亲戚托管。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在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盲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将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呢?
一、关爱留守儿童。填补其亲情缺失的空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学生课余集体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课间多与留守儿童聊天,通过闲侃了解他们当前的状态,发现他们存在的困难。以便稳定其思想情绪。对需要引导的留守儿童要进行友情提醒,如衣着、个人卫生等生活小话题,善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恰当的帮助。进入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饮食状况,做到嘘寒问暖。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脾气、习惯,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妙计良策。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向家长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和孩子,使得学生热爱学校,亲近老师,喜欢学习。积极探索学习有困难、经常调皮违纪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自信的火花。发现留守儿童有可喜的变化,多方法、多渠道让家长知晓,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成留守儿童依恋的“家”
在班集体中明确每一个学生所负责的事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征求全体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班级公约并严格执行。班级活动让每一个成员都参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采纳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儿童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得到真正的快乐。
三、长其善而救其失——发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
由于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较差,往往得不到同学、老师的尊重。当他们得不到尊重时,他们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破罐子破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千万不能讽刺、挖苦、伤害他们,要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品性,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注意他们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给他们制定短期努力的目标,每天督促其实现。另一方面,要做好其父母和监护人的工作,以书信和每天的检查来了解他们的进步,并督促完成学习目标,同时积极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新课题。教师的重视是极其关键的,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教师有责任以百倍的热情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予这些最需要关爱和呵护的孩子。
(责编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