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2009-09-08蒙爱芳
蒙爱芳
课程改革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三个阶段,从丰富多彩回归讲求实效,发人深思。什么是实效?它指的是实际的效果。回归讲求实效就是回归“有效教学”。什么是“有效教学”?凡是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因此,要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去伪存真,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我们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情境创设”要突出实效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呢?我认为应当遵循三条原则: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以情境素材的合理选取为前提。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对情境中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数学广角》中的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同学们,在一个星期里你最喜欢哪一天?(生自由回答,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双休日。)为什么呀?(可以休息、互相串门、接待客人、去亲戚朋友家做客……)有没有人到你家做客呀?(一部分学生回答有。)那客人来了,你又是怎么招待的呢?(指名回答。)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热情,很有礼貌,都希望能好好招待客人,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也和你们一样。(课件展示)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一杯茶,想一想,沏茶需要做些什么呢?生回答后,师小结沏茶的工序。(课件出示工序图)把工序读出来。请同学们帮帮小明,怎样安排才能让李阿姨最快喝上茶?先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交流汇报……
本节课沏茶给客人喝,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诱发了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很高。
二、“合作学习”要突出实效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与合作能力;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多向的信息交流,把大课堂变成自己的“小天地”。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呢?我是这样尝试的:当个体在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时,必须要有同伴的帮助;或者是小组的讨论交流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时才适用小组的合作学习。
如,我在上面的《数学广角》的教学中请同学们帮帮小明,怎样安排才能让李阿姨最快喝上茶?先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交流汇报……各小组学生热烈讨论,认真计算。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探究中,要充分留足学生思考时间,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形成不同的方案,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可见,组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能充分发挥,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充实、日趋完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自主探究”要突出实效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也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自主探究成了数学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积极探究新知,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如,我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是这样展开:(出示盒子)同学们,这个盒子里放有白球和黄球共10个,不过两种球的个数是不相等的,如果不打开盒子看,你们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多吗?在学生提出多种方案后,老师让学生用“做实验”的方法展开活动。在实验后得出“白球比黄球多很多”时,再让学生打开盒子数一数。
通过“摸球”让学生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随机性,给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预留了思维空间,更多地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思想。使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方法,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只有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才能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价值和神奇,感受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