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新课标 落实素质教育

2009-09-08孙红梅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新课程

孙红梅

从新课程改革实验到全面推行新课标已经六年时间了。作为校长,我认为: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实施新课标,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应当从转变教师理念人手,使他们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其次,应当加强校本培训,使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再者,从学校规章制度上促使教师实施新课标、落实素质教育。现就这三点谈有关体会和做法,求教于同行与专家。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是前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新课程的实施者。近几年来,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由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裁判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平等的首席”。教师不以“满堂灌”替代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出现了民主化。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老师比学生懂得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不承认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信息有时在某些方面可能比老师多。这些教师平时喜欢考试分数高、听话的学生,不喜欢思维比较活跃、提不同意见的学生;他们设定教学目标时简单化、一刀切,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上课时刻板地按照教案设计走,不理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意外发现、发挥,对学生有创意的回答视而不见,认为跟自己教案上的标准答案不相符而冷漠对待,缺乏教学民主,扼杀了学生求异创新的积极性;布置作业时不顾及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差别,数量、难度一个样,谈不上发现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发展。

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是上级发了一个红头文件或领导人物讲了一句话就立即可以实现的。学校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们学习相关理论、剖析有说服力的个案,并且大胆实践和探索,取得令人信服的教学效果,才能够使人们逐渐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因此,我校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学习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中的一些培训教材,诸如《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等,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接受新的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2008年度,我校先后派出教师150多人次参加国家、省、市、城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们逐步地树立实施新课标的坚定信念,校风、教风、学风呈现新的气象。

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条件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当时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们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一)以新课改为切入点,引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2001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时转发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了推动、指导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同时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自治区教育厅根据上述两个文件提出了相关要求。因此,我校组织教师们制定个人继续教育计划,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学习计划。我校根据国家“能力标准”和教师起点水平,落实全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计划。分为三个层次:能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能用计算机制作简单课件,能用网络资源备课上课,并对教师们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时间安排、培训场地、设备使用上给予支持。

(二)优化网络教学环境,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近年来,我校前后共投入100多万元,建成校园信息网、宽带网、远程教育网三网合一的网络中心和教师备课中心,有45个终端的双向可控教学系统,完善了有150多个工作站的百兆主干校园网,从技术上保证网络信息畅通,从资源上满足教师教学需要。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们学习现代教育相关理论,达到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因此,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走进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导论》,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等;并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提供技术支持,要求教师上机、上网了解全国乃至国际前沿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如人本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认识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同时,在全校组织开展新教师见面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学科教师常态比赛课、外出教师学习汇报课等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使学生在新课程、新教育技术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成长建立电子文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工作,比如上机备课,上网学习,下载教学资源,自制课件,进行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计算机给予收藏、存档。校领导或项目管理者浏览教师网址内存中的电子文稿,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及其阶段性成果,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使教师增加学习动力。

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保证

学校规章制度对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为实施新课标,落实素质教育,我校把实施新课标列入学校管理制度,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内容。

(一)把实施新课标列为考核内容

为鼓励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措施,实现课程目标,我校把实施新课标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教师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具体规定:教师每月写自学笔记不少于600字,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4篇、教学论文1篇,交给教导处备查。对实施新课标过程中尚须探讨的教学问题,鼓励老师展开讨论,不断完善教学行为,而不急于下结论。当前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对教育资源占有还存在不平衡情况。有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学校应从规章制度上鼓励教师们在现有基础上学习、实施新课标,相互合作交流,提高专业素质,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二)把实施新课标作为教学常规要求

教师应该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把教师角色转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等,列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把运用网络技术,登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观摩新课标名师示范课、听取专家解读新课标的专题报告等,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执教一节实施新课标的公开课或研究课。这些管理措施对教师全员探索、研讨和实践新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三)建全实施新课标的考核机制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上课,是一种探索性教学实践。教师大胆探索、认真实践,要比通常教学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学校通过业务考核,对实施新课标取得成效的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发现、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给予加分和适当奖励。对有些不能依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教师,学校在岗位职责考核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扣分,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指出其不妥当之处,帮助他们分析失当的原因和找到加以改进的方法,并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和提供改进教学的机会。这样发挥先进教师的榜样作用、引领作用,督促帮助后进教师,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由于受到客观、主观各种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在前进道路上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新课程改革也不会因此而半途而废。作为校长,应当引领全校教师努力实施新课标,落实素质教育,为培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