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的思考
2009-09-08谢绍俊
谢绍俊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一种意义生成活动,其首先是对人精神意义的建构。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教师固然要通过语言使学生对文化材料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在于其鲜明的人文性,且语文学习中有许多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进行逻辑表达的缄默内容,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体验才能获取这些内容的人文精神。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拉开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我国教育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学时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以至于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改明确指出:“课程的功能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要求不只是针对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相互交流、合作中强化对生活的体验,自己体会无法言传之意,感觉难以表达之情。
二、体验性学习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
(一)在阅读中体验学习
做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需要明确的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教会学生阅读”或“抓好学生的阅读训练”,而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习惯的优化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就是在阅读中的体验。
文章之美在于意境,也在于语言及其音韵,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语言的美从他人口中说出来,只是一种肤浅的表象,而只有经过他们自己的反复诵读,才能形成深刻的感受。对于一位教师来说,直截了当地把教师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的确是一种便捷省事的做法,但学生未必能感同身受。要使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中生成丰富的感情内容,教师应少分析,多研读、品读、朗读或吟诵,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体悟。
(二)在作文中体验学习
作文来源于生活。纵观文学史上的名著,无不渗透着著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其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参悟。所以小学的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让他们作生活的文,作社会的文。
当然,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人生的画卷才刚刚展开,生活的经历十分有限,生活体验在他们头脑中是无意识的、零散的、隐性的,这也是小学作文教学最大的特殊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到将隐性的生活体验从意识的形态转变为文字的形态,再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片段,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做到作文从心而发,从情而致。
为了解决小学生作文“人手难”的问题,有些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作文的固定模式或素材库,甚至作文速成软件,这从表面来看虽然具有“速成”的作用,但实质上这是将学生的作文学习与其生活经历人为的割裂开来,使作文成为一种在别人现成的素材上“堆积木”的简单活动,这是对体验性学习的废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情感,没有自己的感悟,将人文精神抽离了语文教育。
三、让“美”“情”“趣”伴随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一)让“美”走进学生的感情体验的世界
文艺不分家,文学的美与艺术的美是相通的。从素质教育的原理来看,审美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任务之一。
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可塑性很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作品的语言、情感、意境、哲理、人性等艺术的美,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认识积累,形成初步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用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和体验自己独特的生活、社会和人生。这样,体验性学习就变成了一种审美经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的熏陶。
(二)让“情”成为学生体验的动力
情感缺失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通病,因此,应从一年级教学开始消除“无情阅读”和“无情作文”的弊病,让感情体验充实于语文教学之中。笔锋常带感情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但这感情蕴涵在字里行间,只有通过体味、感悟才能把握。
情感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除了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亲情、劳动的苦与乐、人生的悲欢离合,以便丰富个人的感情世界。当学生难以体会作者的胸襟与情怀,感觉悟而无门时。不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心理体验实现移情体悟。
(三)让“趣”成为学生乐于体验的催化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体验学习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耐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老师所设计的体验性学习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体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验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使用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的方法,给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学习首先是过程,然后才是结果。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体验学习是必不可少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学过程,让个性不同的学生个体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和体验,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体悟,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