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09-09-08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黄 敏

摘要: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文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涵、服务内容、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拓宽就业渠道等几个方面出发,提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和方法,以助于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但社会岗位需求增长有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不断探索、深入实践,在现在工作的基础上,以全程化就业指导为主线,创新就业工作内涵,丰富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全方位拓展就业渠道,更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质量。

一、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研究与创新

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解读和指导;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及职业资格鉴定;不定期开设求职技巧、就业教育讲座;提供用人单位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供需见面活动;帮助毕业生办理人事档案代理、落户等。

上述工作虽然必不可少,但往往低水平重复、不规范、不系统,无法满足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从发展的眼光看,要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在逐步完善、规范现有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重点建设,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理论,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校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本土化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要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探索、挖掘及丰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透过现实,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问题,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建设性的理论依据,从而确立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促使就业指导工作与时俱进,全面推动就业指导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内容

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是“时令快餐”,目标仅在于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顺利成长。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入学开始,以全程化就业指导为主线,全方位切入。

1.实现职业指导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将职业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邀请专业教师、企业人士、成功校友等,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认识、了解、热爱所学专业,关注本专业与行业的发展动态。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加入职业教育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认知、职业实践等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的有效的自助手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能激发学生接受就业指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和组织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和职业环境,掌握职业决策的方法和途径,及早梳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挖掘学习动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评估修正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3.突出个性化指导。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且行业、职业、用人单位等特点不同,因此,高校除了要做好面对群体的普适性就业指导外,还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因素,设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单独指导。例如,开展个体咨询服务,主动关怀“双困”学生,为有共性的小范围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等等。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评价指导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4.加大力度开展创业教育。

由于观念偏差、教材落伍、师资匮乏等原因,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停留在较低层面。高校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的要求,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意志,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营建学生创业环境与平台,指导学生创业计划与行为,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

5.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一把手” 工程,将其纳入学校学科专业规划中予以扶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及各年级的就业指导内容,编写高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教辅,确保课程质量。

三、建设专业、专职的高素质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专业技能水平不足,流动率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质量。因此,打造一支专业、专职的高素质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乃当务之急。

1.建立合理的就业指导队伍培养机制。

目前在高校中,很少设立教师编制的就业指导人员专门从事教学工作,往往是教学与行政工作“双肩挑”,使得就业指导未能像专业课程一样成为一种能够长期从事的职业。工作的非职业化,让就业指导人员看不到职业的发展前景,不利于个人价值的追求及工作的开展。为此,需要健全就业指导队伍管理制度,完善就业指导队伍发展机制,吸引相关专业人才长期投身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职能,而不能等同于普通的职业介绍所,需要就业指导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必须掌握专门的就业指导理论和技能,能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学科、就业要求、期望、特点与条件等,进行分类指导。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培训,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优质师资队伍。

3、构建全新的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

以往实行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辅导员”的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亟待构建一个全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从院系的角度看,应该建立一支包括学院领导、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及专业导师在内的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咨询与服务体系,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通过制订全面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指导教学、就业指导咨询、职业生涯发展辅导、毕业生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或活动,真正做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

四、全方位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为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高校除了应该积极紧跟市场的人才需求动向,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外,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畅通就业信息,延伸就业工作,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咨询作用,使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也可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实习,缩短学生到企业工作的过渡期和适应期,还可以利用行业协会优势,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畅通就业信息。

高校要主动架桥,加强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建立起包含大学生个人和企业详细信息的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及时实现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换,畅通就业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

3.延伸就业工作。

高校还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服务工作,把就业指导工作向后延伸。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企业走访等,调查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以及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建立部分毕业生离校后的工作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经历,及时进行毕业生就业信息汇总,针对问题有目的地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进一步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傅新华,曹为民.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

[2] 侯捷.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3).

[3] 马丽南.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创新[N].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4] 黄向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8,(8).

[5] 李强.解读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J].管理观察,2008,(25).

[6] 昌兵.试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见习编辑赖俊辰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