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导向

2009-09-07

职教论坛 2009年16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政策

郭 扬

摘要: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家关于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的分析,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压力下如何应对就业难关和促进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就业

作者简介:郭扬(1961-),男,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6-0025-05

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七大报告中又要求“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千方百计地积极扩大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坚持从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高度,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解决就业问题,不应是一个被动安置现有劳动人口的过程,而应是一个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努力把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过程。”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对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004年3月,在教育部公布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转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并具体要求“面向就业需求,深化教育系统内部的各项改革。切实将高等学校布局、发展规划、学科专业结构、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方面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教育部为此还出台了《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四个方面共18条规定高校发展要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

(二)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明确

2004年4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颁布。这是为贯彻落实十六大和200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文件,具体提出了十条意见。其最为重大的意义,就在于统一和明确了我国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自此,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解决了走哪条路的问题的基础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回答了怎样走好这条路的问题,成为对广大高职院校坚持科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的宏观思想指导。并且逐步化作整个高职教育战线上的共识。文中强调,要扭转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扭转一些学校盲目攀高升格的倾向。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所谓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都应立足高职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高职院校是否能够“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具体而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除了要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以外,还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积极进行高职教育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进高职院校整体改革工作的深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示范建设和质量提升:对就业导向方针的不断强化

教育部2006年推出的14、16号两个文件的主题:“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彰显了政府主导下积极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的改革意愿,而种种推进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依然无不紧紧围绕着“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这一主题。

14号文件在提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目标任务时,首先就重申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在发布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时,又反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在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方面,中央要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专业进行重点支持,这些专业不但应当是“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的。同时也必须是“就业率高的”;又如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要求示范院校要“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以及为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服务”:再如在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方面,规定其主要内容应包括“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在内。在改革示范院校办学机制、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要求中,又要求各地要引导示范院校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等。

16号文件不但进一步明确而且更加准确和规范化地表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文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

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一方面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特别是明确要求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这里,“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成为一系列重要考核指标中第一位的要素,就业质量成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首要指标。

二、应对金融危机压力的积极就业政策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全年GDP明显回落,增幅自2003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然增大。由于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更加明显。教育部从有关省市和高校初步了解到的毕业生需求情况看,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就业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一)国务院的政策措施

在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指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一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扩大中央有关部门实施的面向基层就业项目规模。二是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直辖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户限制。企业吸纳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三是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支持困难企业保留大学生技术骨干。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毕业生,高校的科研专项可吸收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四是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五是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六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七是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将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重点帮扶。会议还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工作。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成才观。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切实解决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高等教育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教育部的对策思路

教育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把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把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教育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以“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党组成立了由4名部领导任正副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文件:提前召开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一方面,教育部千方百计以空前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包括扩大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建立高校毕业生对农村教师岗位的补充机制,为参加基层项目、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出台免试人读成人本科、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教育部有关领导多次强调,要带着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与多个部委联合举办多场网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以多种形式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们的求职能力:采取援助措施,重点帮扶困难学生包括部分地震灾区学生实现就业等。目前,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制定更加详细的配套政策措施。同时,要求高等院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及时调整相关专业后期方向:更加贴近社会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紧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离校前的实习实践,加强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部门和各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宏观就业形势严峻、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部分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就业水平的稳中有升和就业人数的较大幅度增长,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其中之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高职院校进一步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强化实践环节,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各高校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大力加强就业指导,使得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2007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根据当前就业工作新起点、新情况,教

育战线要在继续加强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把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放到更加注重教育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上来,为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各类高等学校都要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特别是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

三、学会生存——高职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一)中央领导的关怀和勉励

温家宝总理2009年1月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来到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当他听到介绍说这个高职教育园区建立了100多个实习、培训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时高兴地说:“这条路走对了,它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这里会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又鼓励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在职业学校学习,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这句话是温家宝总理对高职院校学生们的谆谆告诫和热情勉励。他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同学们说:“职业教育是我们整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能够面向人人的,就是职业教育。为什么?因为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着每个学生的就业。职业教育还可以使在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深造,实行终身教育,所以它是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对职业教育不是那么重视,有些同学也认为上职业学校比上一般大学好像要低一点,其实不然,在应对金融危机以及扩大就业这个问题上,职业教育就显示出它的优势,因为你们不仅懂得理论,懂得知识,你们还会动手。还会技术,这是你们的优势,你们(教室)后面写了三句话:学会聆听、学会沟通、学会学习,还不够,还要学会生存。在任何条件下,特别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要学会生活。”他说:“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是会动脑和会动手的人。是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是复合型的人才,你们从校门出去后,企业马上就可以用,甚至不用通过实习和见习的阶段,这就是你们的优势。”

“学会生存”,这句话在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说出来尤其显得语重心长,温家宝总理说:“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其实我们面临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又互相关联,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第二就是如何保证群众的就业而不致造成大批的失业,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根本是靠发展,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但是,我们还要解决就业问题,这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培训,培养适用人才,提高他们的技能,适应当前国际激烈的产业竞争和企业竞争,在这个方面,职业院校就承担着重要任务。你们是高等职业学校,你们培养高层次职业生产技能人才,我们还要在全国办许多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比如,大学毕业生在进人工厂之前也需要培训,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像你们这样的阶段,适应工厂的技能需要有一个见习或实习的过程,农民工下岗以后也需要培训,我们的创新产业,包括机械制造业和现在大批兴起的数控机床、电信产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职业学校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他希望同学们立志成才,并鼓励说:“在职业学校出来的同学们,会涌现大批的人才,你们懂得知识,懂得技能。懂得生存的道理,而且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校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还磨练了意志,这对于你们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教育部和高教司有关领导的思考

事实上,“学会生存”本来就应当是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高职教育如何使学生真正学会和掌握生存的本领,关键取决于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深化改革和内涵发展。金融危机以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必然会逐步退出市场,企业必然要考虑怎样生产自主创新的高质量产品,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就必然会有用武之地,人才市场的变迁不可避免地会大浪淘沙,使高职院校中的“金子”显露出来,进而淘汰掉表面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虚幻的东西,切切实实地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从而使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的轨道。许多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已经在思考这一问题,在盯紧就业率的同时,也盯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质量和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才是真正体现高职作用的地方。这也正是我国高职教育未来的方向。

周济部长在分析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时指出,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有效地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将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保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企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也将有利于促进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就业。事实上、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同时存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空间,只要把视野投向广阔天地,只要坚持面向基层就业、坚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是相当巨大的。他要求各高校要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要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他特别强调了“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抓紧落实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但一直落实不好的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这项工作对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只要各部门共同努力,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这项工作是能够完成好的。”显然,教育部的这项工作正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会生存”的有利促进。

张尧学司长在2008年12月“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上的讲话中,则提出了如何切实让学生“学会生存”的高职院校建设思路,那就是“把学校建成一个企业和学校共赢的、以管理为主的这样一个平台,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空间,提供教育的学生,企业把它的设备、把它的教师拿进来”。事实上,这正是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改革方向。具体而言,在生源方面,高职院校除了招收学历学位教育

的高职学生之外还要向培训拓展,而且学校的培训要在高职院校中间占有一个比较大的比重。而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的设计方面,不但基础课程要进行成系统的设计,专业课程部分同样要成系统,从教材的设计、课时的设计、实践环节的设计,包括实验、实训、实习以及到最后的顶岗,都要进行系统的设计。不要造成在校内实训基地里学的是一套,去企业顶岗实习时却又是另一套。他强调说:“我们的顶岗是为了人才培养的顶岗,不是为了挣钱的顶岗,大家要清楚,我们只有把实习实训顶岗成系统的设计之后去实践,才能达到我们预定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三)广大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人们常说,就业工作是民生工程,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抓好学生就业工作,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努力提供“高质量、低收费、好就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广大高职院校正在积极进行探索实践,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由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帮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学会生存”。

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情况来看,各示范院校都正在积极努力地探寻校企合作的切入点,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这不仅是为了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应对就业难关,更是为了未来长远的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和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特别是要联系学生就业实际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当前经济危机下的毕业生就业难题,向我们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制度建设要求,高职院校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将育人作为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强化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高就业质量。在这方面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作出了很好的探索,他们专门成立了职业发展中心,并将职业指导机构职能由学校中心的管理型转向学生中心的服务型,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真实职业环境为背景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肖称萍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