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今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

2009-09-07董素粉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17期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精神人文

董素粉

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交融中把握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本文就当今语文教育的现状和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独到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育 思考

一、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

语文学科作为中学基础学科,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不被人们重视,没有它应有的地位。作为能很好培养学生情操、品质、道德的人文学科——语文,其教育功效甚微。作为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要稍微研究一下,不难明白: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语文学科的功利性和工具性。

在目前仍未脱离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成者为王败为寇”,学生的前途同中考、高考的分数密不可分,教师的名声也同考取了多少个大学生休戚相关,学校生源的多少更同升学率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此,谁还敢轻视分数?“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不敢;家长望子成龙,更不敢;学校为了谋发展,也丝毫不敢怠慢。

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自然地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转。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不顾学生的个性,不顾学生的兴趣和感受,更不顾语文教育的社会功效。同时,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太多地承担了政治教育的功能,教材内容有很多假大空的政治说教,有很多不近“人性”的东西,被很有条理地列为1、2、3、4,成千上万的学生年复一年“老调重弹”。这种割裂生活的空头说教能从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从哪里让学生永记心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有共同的终极目的——考试考出好分数。因而在教学上,师生往往找一条“捷径”通向目的地。教师照本宣科,找重点,圈热点,只关注考试内容,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不关注学生道德水准的高低,不关注学生情操的陶冶,不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许有的教师费精力搞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还会被学生指责:老师,我们的时间如此紧张,请不要搞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吧。

试问,教师到底教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到底学了什么给自己? 在只注重语文教学的功利性和工具性的观念下,我们不只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应试“高手”,我们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忽视了利用语文知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趣、意志等方面的教育而造成人性不断沉沦的“人”,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悲哀,是社会的不幸,是民族的危机!

二、弘扬人文精神

正当语文教育教学走进“疑无路”的时候,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形成。面对语文教学的困境,提倡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观念应运而生。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一种以人为本,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

所以,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把只注重功利性和工具性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人文教育,在教学中关注学生需要与体验,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培养学生的情趣与志向,以提升整个国民的人文素养,发展民族的精神文明,以期来扭转当今社会的人文缺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目前的教学内容很少关注“人”,如人的情趣、意向、道德等方面,只关注重文本的背景、影响,只关注考试的内容、考试的热点。这些都是有悖于新的教学观念的。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发展全面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目光真正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价值观等,把体现美好人性的语文内容传播给学生,如团结仁爱、勤劳奋斗、不畏艰险执著追求、珍爱生命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了这些知识,不只是知道了,更重要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那一幅幅语文情感画卷,会让学生的人性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洗涤,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追求。教与学的过程让他们成“人”,让他们拥有应有的人文素养。

2.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旧的教学观念,其形式主要表现为一言堂、满堂灌。教师绝对权威,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成了听众。如此的教学方法,只能培育一批的应声虫,培养一批低素质无创新的可怜虫,更无从谈起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下更新教学方法。只有教学方法随之更新,才能更大可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学生对生命、生活、道德、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思考探索。

3.教学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更有甚者的教师往往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笑傲课堂”。这显然无论是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都已无法满足学生与时代的需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发挥空前作用,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课内与课外与语文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得力助手。

总之,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已迫在眉睫,时代呼唤人文精神,人类需求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把只注重语文学科的功利性和工具性的教学观念转变过来,转变到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上来。

(柏乡县南阳小学)

参考文献:

[1]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2]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精神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