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参赛经验探讨
2009-09-06蔡志平姚丹霖徐明赵亮王志英
蔡志平 姚丹霖 徐 明 赵 亮 王志英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名单,结合作者参赛和评审的经历,探讨了参赛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法,希望能对准备参加竞赛的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安全竞赛;竞赛组织;人才培养;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指导,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竞赛。竞赛的目的是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开阔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吸引广大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创造条件。
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于2008年10月在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于2009年8月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
在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共获得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奖3项、优秀组织奖1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均位居29个参赛高校榜首。
本文作者分别作为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学校领队和评审专家,全程参与了竞赛组织、评审和决赛答辩的全过程。另外,本文的一名作者指导的参赛作品也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一等奖”。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名单,并结合我们参赛和评审的经历,探讨参赛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法,希望能对准备参与信息安全竞赛的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2重在学习的参赛心态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为全国性的科技作品竞赛,学生们都踊跃报名参与。为了抓紧时间完成竞赛作品,许多学生都自发留校,炎热的暑假在实验室里干劲十
足地加班工作。虽然参赛学生都付出很多的努力,但是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获奖。因此需要教育同学们摆正参赛心态。
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是很好的学习过程。不论是预赛阶段作品的设计与实现,还是决赛阶段作品的报告和展示,学生们都能获得非常多的收获。
(1) 在选题阶段与指导老师的交互,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技术发展趋势。通过作品的设计与实现,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
(2) 作品设计阶段,可以把本科学习的知识点总结并运用起来,综合性实践信息安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内容。
(3) 决赛阶段的报告和答辩过程,能极好地训练学生演讲和应变的能力。全组学生参与的作品演示过程,更是对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考验。
总之,整个参赛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更能极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竞赛结束后,学生们都反映收获很大,老师们也能感觉到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有明显提高,也更加自信和团结。
另外,即使作品最终没有获奖,参赛的大三和大二的学生,依然可以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作品后,参加来年的信息安全竞赛,或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创新科技作品竞赛。
我们指导的一组大三的学生,虽然没有闯入决赛,但是经过持续的修改和完善,最后在“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获奖的关键要素
通过分析2008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获奖名单,结合我们的参赛和评审经验,我们认为,要想获
得好的参赛成绩,需要具备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等几个关键要素。
3.1系统性
根据2008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名单统计,有50%的一等奖作品,47%的二等奖作品和60%的三等奖作品是以“系统”为名。这说明系统类作品是参赛作品的主流,也充分说明了评委对竞赛作品系统性的看重。
作为一个科技作品竞赛,希望学生们能够提交比较完整的作品,这样有利于评委判断作品的技术水平和成熟度。另外,制作精良、功能完备的参赛作品,能有利于市场推广甚至知识产权的转让。
从组织参赛的过程来看,功能设计全面和实现完整的作品,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作品虽然具有很好的创意,但是因为仅仅实现了原型或完成得很粗糙,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参赛作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只能忍痛割爱。
3.2创新性
作为科技作品竞赛,需要展现参赛选手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参赛作品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发现和挖掘新的或者未解决的安全问题;采用新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手段解决新问题或现有问题。
国防科大谢涛副教授指导的参赛作品“分布式幻方安全新协议”,提出了随机幻方新技术,其创新性和应用性在参赛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最终获得大赛“一等奖”。
从预赛和决赛的参赛名单可以看出,对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进行安全防护,或者利用U盘进行身份认证和信息加密的项目非常多,那么在这些技术手段类似的项目中,如何体现参赛作品和技术思路的创新性,就是能脱颖而出的关键。
3.3实用性
信息安全竞赛的参赛作品最好能面向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能解决现实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要求参赛作品具有实用性。从获奖名单可以看出,手机漏洞攻击防护、安全即时通信软件、文档受控分发、内网络安全隔离防护和移动存储介质安全防护,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问题。因此,信息安全竞赛有效地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实践,解决现实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4决赛阶段的准备
信息安全竞赛的决赛,分成报告、演示和答辩三个阶段。首先由学生用幻灯片报告10分钟,然后是10~20分钟的现场演示和功能测试,最后是10分钟的专家提问阶段。
4.1精心组织的作品报告
整个报告过程只有10分钟,因此要求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将参赛作品的创新点、技术路线和应用前景向专家展示出来。除了要求学生们具有自如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演讲技巧,报告内容也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报告内容一定要重点突出,集中说明参赛作品的创新点和应用前景,突出关键技术。
在决赛阶段,我们指导老师多次组织参赛学生进行模拟报告,通过反复演练,不断调整报告内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演讲熟练。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精心组织过的参赛作品报告都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4.2配合默契的演示流程
为了在10~20分钟的时间里将系统的功能和特色展示出来,需要整个团队默契配合、紧密合作。在准备阶段,学生们应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好演示流程,包括需要展示系统的哪些功能,说明作品的哪些创新点。每个学生的角色也要分工明确,包括哪个同学负责介绍,哪些同学负责操作和配置实验设备和机器。只有配合默契,才能有条不紊的完成演示流程,展现系统特色。
4.3自信客观的答辩环节
作品演示和功能测试完成后,专家会提出参赛作品报告和系统中的问题。学生们回答问题要自信,自己作的工作和技术思路要大胆的讲出来。但是也切忌自大和自夸。本科生因为刚开始接触科研前沿,眼界有限,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未必完全了解。因此在答辩环节中,要保持谦虚和客观的态度,回答问题要谦虚,对参赛作品的评价要客观准确,对于自有技术水平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等不要夸大。
5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是信息安全方向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该比赛的举办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有很好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名单,并结合参赛和评审的经历,探讨了参赛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法。
安全漏洞不断出现和快速发展的信息安全技术,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这个很好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期待从事相关教学和竞赛组织工作的老师加强交流,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