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之年的毛泽东
2009-09-06王朝柱
王朝柱
1949年10月1日,北京的雄鸡刚刚引颈高唱,漆黑的夜空还没有破晓,各界人民就相继起床,一个个身着节日的盛装,有的小声哼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的小声而又庄严地唱着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庆祝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然而,中南海的黎明却是那样的宁静:一个个四合院仍在熟睡,似乎空中还能听到飘游的细细的鼾声……
1
毛泽东是很不情愿地搬进中南海的。那时,他的理由很简单:他不当李自成,不住皇帝住过的地方。所以,当他搬进丰泽园中的菊香书屋之后,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当年,他在延安或西柏坡的时候,住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无论是窑洞还是房间都不大,和其他领导人接触十分方便,甚至在院里喊一声就行了。如今住的是深宅大院,各种规矩多得不得了,他想见谁以及谁想见他,都需要经过几道关卡。因此,毛泽东的活动范围除去参加大型会议或外出视察以外,基本上就是在菊香书屋的周围。他所接触的人也就是朝夕相见的卫士、警卫和秘书。诚如他的卫士所回忆的那样,毛泽东想出中南海,必须报告汪东兴、叶子龙等,公安部要派人保卫。如果离京,必须报告杨尚昆、罗瑞卿以及铁道部长,他们要跟随。毛泽东的行动,要由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掌握,有时还要听这些人安排和指挥。可以想象,这对生长在农村且又常年转战在大江南北的毛泽东而言是痛苦的!
一天,他突然来到卫士李家骥的身边,说道:“小李,我俩去郊区。”
“不敢,有危险。我担不了这个责任。”小李答说。
“不用怕,我突然出去,他们不知道。我不相信坏人耳朵就那么灵,现在我们马上走。”
毛泽东想借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法“冲出”这座戒备森严的中南海,到郊区看看与他同命运,共呼吸的农民。作为卫士,小李既不敢违反中南海里的规矩,又不敢和全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对抗,怎么办?只好为难地解释道;“主席,我和你不一样,我必须执行给我规定的纪律,不然,我的领导要批评,处分我的。”
对此,毛泽东能说些什么呢?唯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沉吟片时,说道:“这个规定没有错,但把我和群众分隔开不行啊!我见不到群众就憋得发慌。我是共产党的主席,人民的领袖,见不到他们还算什么主席,还算什么领袖。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各级领导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离不开水,离开水鱼就渴死了。”
接着。他又感慨地说:“我见到群众,和他们唠嗑,不仅是工作而且是一种享受啊!不知你们是不是理解我的心情。唉,我这个主席不如你们好,我没有自由啊!”
毛泽东在二十多年的战争生涯中,养成了与战争有关的生活规律:一般人是夜间睡觉,白天工作。毛泽东却习惯于夜间工作,白天睡觉。他的卫士回忆道:别人的中午是他的早晨,别人的下午是他的中午,别人的晚上是他的下午,如此循环,总是跟别人差出半天。按照这种生活规律分析,毛泽东于9月30日夜以及10月1日凌晨是没有休息的。但是,毛泽东这次彻夜未眠恐怕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在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2
晨曦迎来了10月1日的黎明,橘色的朝晖渐渐地涂抹着菊香书屋的木窗。毛泽东虽然像往日那样又倒在了床上,但是他还是没有一点困意,从他那亢奋的表情可知,他绝不是受着那特殊的生活规律的驱使,而是为了完成就要举行的开国大典的重任所为之。因此,他的卫士曾说过:“主席躺下了,但不一定很快就睡着,再等等看。”
太阳已经转过正南方,时针也指向下午一时,仅仅躺了几小时但不一定入睡的毛泽东终于起床了!他今天的精神分外地好,很是高兴地说道:“给我拿礼服来!”接着,他在卫士的帮助下穿上了黄色的呢子礼服。从他的表情分析,他对这身黄色的呢子礼服还是满意的。
说到这身黄呢子礼服,它的料子是美国产的将校呢,是请京城有名的服装专家王子清亲手裁做的。卫士们看到毛泽东穿上这套礼服。更加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然而当再仔细一看,礼服里面穿的仍然是那件补了多次的衬衣。对此,他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人,衣着随便,十分简朴。有时为了礼节也不得不简单修饰,但那只是外表,内里绝不改变。”毛泽东吃饭是很快的,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作风,端起饭碗,呼呼啦啦,不到十分钟。碗筷一放,兴冲冲地又朝办公室走去。就要到两点了,毛泽东起身赶到勤政殿,主持召开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这是开国大典前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以及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和全体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并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政府机构,执行各项政府工作。会议总共进行了40多分钟,整个气氛严肃而又兴奋。交谈中,毛泽东风趣且又十分感慨地讲:“我们打了几十年的疲劳战,打出来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是建国的第一天,又是一个疲劳战了。我没睡几个小时,到天安门上还要站几个小时。看来咱们的命运就是打疲劳战吧!”
与会的代表相互谈了几分钟,周恩来看了看手表,时针和分针指向两时五十分,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时间到了,请大家起身参加大典!”
毛泽东和与会的代表相继走出勤政殿,在门口登上各自的轿车,结队驶向天安门。
那时,北京刚刚解放不久,不仅蒋介石的飞机有随时飞临古都上空的可能,而且大量潜伏的特务时常出没于群众之中。为了确保开国大典的安全,毛泽东与周恩来等有关的负责同志经过缜密的研究,认为敌人在舟山群岛以南的飞机,不会在下午起飞北来,因为他们在完成轰炸北京的任务之后难以飞回基地,遂决定开国大典定在下午三时。同时,为了确保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保证参加庆典的首都30万群众不出任何问题,周恩来和罗瑞卿、李克农等开过多次会议,并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做到了万无一失。就说毛泽东从中南海到天安门的路线,周恩来在召开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之前都亲自做了安全检查。对此,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在私下称赞:“周副主席是大公安部长!”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领袖们的心目中,天安门广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在这里不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而
且也洒下了被北洋政府、日本军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反动派镇压的革命群众的热血。那时,他们,尤其是周恩来仅仅是作为天津的学生领袖来到天安门广场,为中华民族的新生呐喊;然而今天,他们却作为创建新中国的领袖登上了天安门,那种特有的自豪感是时人乃至于后人难以理解的!
3
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修缮一新,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的主人的到来。当毛泽东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之后,映入他眼帘的是悬挂在城楼两边的那八盏大红的宫灯,显得既威严又壮观t当他再翘首眺望,看见城楼重檐中间挂着一幅醒目的横幅,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遂又自信地点了点头,似乎是在说: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下午三时整,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从天安门城楼休息厅走出,相继站在城楼前沿各自的位置上。毛泽东放眼望去,广场中的30万欢庆开国大典的群众人头攒动,红旗林立,一种说不出的情潮打心底油然而生。啊!这就是新中国的象征,这就是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代表。恰在这时,早已准备好的广播员通过扩音器激动地向人们报告:“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人已经登上了天安门!”猝然间,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掌声雷动,欢声如潮。“毛主席万岁l”、“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声震太空。站在天安门城楼正中央的毛泽东望着这欢腾的人群,听着这发自肺腑的欢呼,情不自禁地挥动着他那巨大的右手,由衷地喊着。人民万岁!……
欢腾的天安门广场终于平静下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现在开始以后,紧接着又大声说道:
“升旗!奏国歌!”
根据大会的议程,毛泽东伸出右手,郑重地按下了升旗的电钮。与此同时,指挥家罗浪挥动了手中的指挥棒,庞大的军乐队奏响了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08门礼炮分为两组,每组54门,一共放了象征中国共产党胜利走过28年的28响礼炮。在这期间,从毛泽东到每一位参加国庆大典的群众的目光,都一齐投向那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升旗仪式结束之后,林伯渠走到麦克风前大声宣布:“第二项议程,由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读的文本,没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名单。当时,站在天安门上的张治中先生当即向毛泽东建议:在正式发表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候,希望加上全体委员的名单,对内或对外都会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毛泽东接受了张治中的建议,请人用铅笔抄写了一份中央人民政府全体委员的名单,贴在印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后边,亲自批了四个字:照此发表。署名毛泽东。接着,他又请人找来了时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李普,把贴有名单的公告交到李普的手里,十分郑重地说:“你要小心这张纸条,千万不要弄丢了。照此发表,不要漏掉了。”
第二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上述那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这份公告发表之后,正如张治中先生所预测的那样,在国内和国外尤其是尚未解放的国民党统治地区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加速了国民党军队的弃暗投明。自然,也就等于推进了全国的解放!
毛泽东在宣读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又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句话长久地回荡在神州大地,永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李淑媛摘自《开国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