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崇尚自然的中国园林艺术

2009-09-05陈文叶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自然观园林艺术

陈文叶

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本文从传统文化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自然观、崇尚自然的造园特色等方面进行显浅的探讨。

关键词:古代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园林艺术;自然观

“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永恒的主题。从远古的商周到秦汉到魏晋再到唐宋明清,中国园林一直都是在表现自然,追求自然美,追求和自然和谐相处。

1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古代园林的物质内容、精神功能,园林的立意布局、景区的主题分配等都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

1.1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强调的是“天、地、人”三者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园林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中国园林推崇“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1.2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影响

受道家“道法自然”的影响,江南古代园林强化自然景观要素的特征,追求“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审美境界,园虽是人造,却应犹如天成,循自然之道,“以天合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中国古代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就是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通过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界限,构筑了江南古代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寸山林的园林空间。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2中国古代园林对“自然”的评价标准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体现了自然的理念和审美标准,即强调师法自然,超脱自然,其实质都是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因此,“自然”与否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品味高低的重要标准。

2.1山水即自然

“山水美”始终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永恒主题,山水美就是“自然美”,就是理想美。古代园林艺术讲究的“山水美”,是以表现山水美为目的,对自然山水进行摹仿或表现。园林的空间有限,无法从大尺度上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只能摹仿自然山水的某一局部或者抽象地表现出自然山水,并对自然山水进行概括、提炼,以带有写意的手法摹拟自然,以小尺度的假山再现山林野趣的形态。无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通过表现山水美来再现自然山水。皇家园林面积大,财力充足,可用真山真水表现山水的旷远、深邃、高峻之美;私家园林小中见大,剪裁自然山水,象征地表现自然,再现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壮丽景色。

2.2曲即自然

曲,是中国传统园林的追求。中国传统园林以圆滑的曲为美,以曲为自然,能用曲线的绝不用直线。中国传统园林讲究不对称,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单个造园要素,一块石头、一棵树等都要用曲表现出来。从情感上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变动的曲线,因为它更自然,符合人心理上的节奏。大自然是没有直线的,比如海洋的波涛,起伏的山峦,天上的浮云,摇动的花木,都没有平直的线条,没有生硬的对比,体现了各种曲线的和谐美。传统园林“师法自然”,就是要追求曲,重视布局结构曲折多变,讲求“水必曲,园必隔”、“不妨偏径,顿置婉转”,在园林中表现为曲水、曲路、曲廊、曲桥。“曲”的另一层含意是使风景曲而藏之。我国园林大都将一些重点景致曲而藏之,使游赏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游赏后,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一转身或一抬头,出其不意地发现“柳暗花明”的风景主题。有如置身于曲折奥妙的大自然中。

2.3天然即自然

庄子主张一切纯任自然,主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中国传统园林向来追求保持景观要素的天然形态,讲究总体布局的不规则式、规则对称式和造园要素的处理方式。中国传统园林讲究造园要素的天然形态,没有太多的人工雕饰,追求“清如芙蓉出水,天然去雕饰”之美。中国古代园林大都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一切都是天然的花草树木,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形成自然植物群落,任其自然生长,三五成丛,自由散聚;大面积园林通常圈入天然山体,利用天然的水源;假山也采用天然石材。尽显大自然原始风貌。

3崇尚自然的中国园林造园特色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3.1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园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a园林风景是否自然天真,是否有野趣,是否曲折变化,是否余意不尽,都与山水地形的设计有直接关系。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汕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植物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处理,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自然景观。

3.2分隔空间,体现自然

中国园林的空间区隔。形式多样,转换灵活,力求从视觉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更能体现自然,表现自然,如借景、透景、漏景等手法的大量运用。因此,中国园林十分注重园林景观和空间区隔的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法与式、有限与无限等种种辨证关系,及其空间处理。这样,可以使园林空间更富有层次,更有空间趣味,更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有洞天之感,更能与自然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亦即通过形式多样,转换灵活的空间区隔,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无限的大自然,使人在以小见大的空间感受中,有身临真山真水之境的真切体验。

3.3园林建筑,融于自然

园林中的厅、堂、廊、榭、亭、台、楼、阁、斋、舫、墙等各类园林建筑为取得更好的游憩和观赏效

果,在布局上不再拘泥于均衡对称的格局。不再突出建筑本身,不再追求建筑的雄伟壮观,恢宏气势,讲究错落变化。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尽力融于自然山水景观之中,与山水、植物紧密结合,自然衔接而浑然一体;因地制宜,顺应地势、地貌,并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相协调,体现出清新、淡泊、恬静、含蓄等大自然的固有神韵和本质属性。例如园林中常见的仿竹亭,其周围一般都是成片的竹林,而通往其中的园路也通常采取与竹叶神似的冰裂纹铺装。作为中国园林重要的一个构园要素,园林建筑与山石、水体、植物一样,一起共同表现自然风貌和自然之美,服从于自然。

3.4植物配置,突出自然

园林植物的栽植跟山水造景一样,要顺应自然。我国古园中栽花种树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加人工约束。因此,在古园中几乎看不到西式花园中那种笔直的林荫道,修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和十分对称、规正的花台,园中植物几乎都是,姿态舒展、生意盎然的。各种高、中、低层植物,落叶与常绿树种,观花或观果植物等间杂种在一起,形成植物群落。就象在山野中一样,互相辉映,给景色平添了不少山野的自然气息。植物布置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另一个表现是不求品种的名贵和齐全,山野村落中一些常见树种,如南方乡土水,果中香蕉、菠萝、荔枝、龙眼等都是园林的坐上客;一些较低等的植物也随处可见,如石上的青苔,山脚石缝裂隙中的蕨类植物等。它们既增加了山石景的自然情趣,又起到遮掩某些残留的斧凿之痕的“藏拙”作用,是造就园林自然活泼景致的很好材料。

3.5借景对景,融合自然

中国园林艺术原则中的借景对景,是审美过程中距离效应的很好应用。借景对景突破自身基地范围的局限,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美景,因地借景,选择好合适的观赏位置,延伸与扩大景观视野和深度和广度,使园内园外的风景成为一体,是中国园林布局章法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借景能扩大园林的空间感,把周围环境具有的自然美借入景内,同时也通过借景使人工创造的园林空间引伸出去,溶化在自然景色中,增添园林的自然野趣。

4结语

人从自然中走来,自然离不开自然。面临着今天日益恶化的人居环境,人们渴望绿色。呼唤回归自然。作为人们的“第二居所”园林,成为现代人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捷径。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与当前的人类发展和城市发展中生态学、美学、园林工程学的应用有着某种不谋而合的趋同。因此,重新全面反悟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坚持“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造园理念,对正确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极为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自然观园林艺术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浅谈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园林艺术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