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字的魅力
2009-09-05王芳媛
王芳媛
摘要:中国文字的创造至少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已知流传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后依序大致是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中国文字不同于其他民族,每个字都有可理解的形状,每个字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文字 起源 发展 影响
一、中国文字的起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自打有了文字,中华民族对文字起源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字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在没有文字之前,人类用来表达情意、帮助记忆的工具,大致是表情、结绳与语言。当我们的祖先用原始工具在树枝上刻下历史性的一笔时,这便是文字最初的足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字经历了一系列的衍变,呈现出如下的发展轨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二、中国文字的发展
1.甲骨文的由来与特点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一四○○)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兽骨龟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人们使用毛笔和小铜刀,把文字书写、刻画在龟甲或兽骨上,当时所用材料大部分是乌龟的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后人于是合称为“甲骨文”。其主要特点: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2. 金文的由来与特点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铭文。根据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在夏朝就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在出土的周朝青铜器物中,有很多在其上铸刻了文字,因为周朝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金文的艺术风格及书法审美相对甲骨文而言,有着十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一般而言,甲骨文的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两端呈尖锐化形态而且比较纤细,而金文因为不再受龟甲与兽骨的限制,笔画圆匀,起笔、收笔、转笔多为圆笔,起笔与收笔处具备了藏锋、露锋的丰富变化,而且一改甲骨文粗细基本不变的形态,丰厚圆润、雄壮有力。
3. 篆与隶书的由来与特点
篆本是大篆、小篆的合称。战国未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文字,废除了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籀文进行简省删改,同时也吸收民间的字体加以规范,便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了。整齐又长方形的小篆,结构是由均匀圆转的线条所组成,写起来并不方便。因此,民间很快的又出现了一种较为草率的新字体,它破坏了小篆的端庄工整,把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字形。据说这种新字体在下层小官吏、差役、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4. 草书的由来与特点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文字学所指的“草书”,是一种特定的字体,它是民间从隶书发端萌芽的。在西汉初期用隶书书写的帛书和简牍中,可以看到有些字已经有连笔书写的现象,到西汉晚期,就出现了具有后世草书风格的字体。进入东汉以后,这些在民间流行的草书,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草书不但笔画勾连、字间勾连,而且形体高度简化,后来又出现了草书的变体,就是所谓的“狂草”,把汉字的形体简省得太过分了,而且还带有随意性,一般人难以辩认,因此逐渐失去了实用的价值,只能做为一种书法艺术品供人欣赏。
5. 楷书的由来与特点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也是直接脱胎于隶书,它把隶书的扁形改为方形,人们常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而言。楷书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迁,到隋唐之际才基本成熟。做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作为印书的主要字体,在宋代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和美观,称为“宋体字”。后来还有模仿宋体字而加以变化的,叫做“仿宋体”。
6. 行书的由来与特点
行书,亦称行押书,是介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写简易、流畅的书体。行书产生于汉代,发展成熟于三国两晋南北朝,行书的发展成熟与楷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唐张怀在《书断》中说:“行书,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书的结体有的近于楷书,有的近于草书;近于楷书成分多的称为行楷,近于草书成分多的称为行草。行书的点画常常强调游丝引带,而笔锋使转遒丽明快,活泼自然,好像行云流水一般,给人有一种轻松自如美的享受。它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得让人不易看懂,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诸多的书体中,行书变化最多,写法最不一致,但是也最容易辨认,书写便利而活泼多姿,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艺术形式的多重展现。
三、中国文字的影响
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开始,中国文字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总的来说,文字是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痕迹,中国文字的演变是跳跃式的、是华丽的、是耐人寻味的,就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中国人创造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也同样引导着中国人前进。中国的汉字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孟世凯,《中国文化史丛书》,文津出版社,1998
[2] 郑惠生,《中国文字的发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