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实施

2009-09-05刘俊峰

学周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贝多芬

刘俊峰

语文是人文主义的科学,每一篇文章的选题都富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此,语文教学要有人文化、个性化、生活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为现代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其下以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语文课程标准》中新理念的实施。

一、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是认知,谁也不能强迫谁去“想什么”。所以,教师只有利用师生互动,通过平等对话相互交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它的开端应是愉快入境。例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我先问学生是否喜欢贝多芬的音乐并让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引入了课文,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营造了氛围。我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解释生词,学生主动把“杂乱无章”、“踌躇”做好了词语积累。我又让学生用这两个词造句,学生踊跃发言:“我们写作文要有条理,不能杂乱无章”;“小明踌躇一会儿,最终决定参加运动会”等。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注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

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经历、性格等因素的不同,阅读时的理解体验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就是保护这种差异,这样不仅可以使各种认识互补,而且能有新的发现,获得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贝多芬的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课上我让他们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纷纷找出,如“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等。易理解的我让理解力强的学生给不理解的学生解答,难一些的我让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全班学生都不太理解的“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时,我则启发学生“什么已成为失聪了的贝多芬生命的象征?”学生答“音乐”,我再设疑“有声的音符能完美传达心灵和生命的全部感受吗?”“不能”。学生随即理解了句子,同时也更加钦佩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精神。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找出肖像描写,随即练习写作片断:本班同学的肖像描写。学生一听写本班同学,情绪高涨,很快就写完了,纷纷抓住某同学“常戴套袖”、“脸上有痣”等特征。我找学生念并猜写的是谁,学生一猜就准,气氛异常热烈。写作练习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说了真话、实话、心里话,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教育胸中有“人”,且做到“人”与“文”兼顾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性质做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科学界定,且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根据课文我把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我着重让学生指出除了贝多芬像这样的名人还有谁。学生纷纷指出张海迪、桑兰等。我进一步设疑:“在我们周围遇到有困难的人该如何做?”一学生说:“走近他、关心他,主动和他交往,多谈心开导,多方面帮助,努力让他摆脱困难和痛苦。”学生纷纷鼓掌。学生的阅读从“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伸展了。在文本的学习中,学生寻找、体验并感悟到了与现实生活相沟通、相联系的美,找到了使自己动情和开启心扉的东西,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由此,我让学生产生联想,布置课下作文“面对挫折”,变有限的课堂练习为无限的课外学习,真正实现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综上所述,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加强了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为当代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