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9-05朱爱斌

学周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创造性素质教育思想

朱爱斌

进入21世纪,旧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在祖国大江南北迅速展开,但也不可否认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能一夜之间而遁,转变教育思想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树立教育创新思想仍有日日重提的必要。

为把孩子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给他们一个宽松、主动的生长环境,教育部下发了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通知。在减负与加强素质教育的改革声里,我们走访了十几所乡村小学,听了数十节数学课,有了一些感想。现就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浅见,以供商榷。

一、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试教育中,学生是知识的仓库。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于标准答案的其他回答,不允许学生有背于教材内容的其他想法。课堂上教师做学生描,前车后辙,亦步亦趋。在知识的学习上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也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欲望。课堂上教师要语风亲切、幽默风趣。要珍视学生的好奇心,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鼓励。教师要注意及时启迪、诱发学生的猜想兴趣。要注意学生思维个性的培养,拒绝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复制型思维。创造性往往就是从怀疑开始,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批判思想,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探索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新颖、奇妙、谐趣等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让他们从事知识产生过程的操作,通过动手动脑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们去探索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创新意识。另外数学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统一体,而且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库,在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方法。只有通过教师诱导、学生具体操作,才能较为深刻地领会这些思想方法,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思维大致可分为:发现性思维和整理性思维。发现性思维是指发现或探索数学的概念、规律、方法的思维;整理性思维是对发现性思维所得的结果进行逻辑整理的思维,而发现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重视。另外,部分数学教师为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浓缩知识讲授时间,不让或减少学生参与知识产生过程的操作,仍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快速传授法。这种“精讲”与减负精神相背离,这是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应试教育的回现。

三、创设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的时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在应视教育的课堂上,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对于教师所出的课堂练习,学生的解题思路往往整齐一致,少有不者,这种大众从一,全班一致的效果无疑来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学生收敛思维训练而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所致。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发散思维更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和多发性。发散思维水平越高,思维就愈活跃,就愈富有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思维发散的机会和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的时空,诱发思维发散。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法多用和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是学生凭借直觉所作出的一种假设,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的素材,激发学生的猜想兴趣。

四、注重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许多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美国要求:数学课堂不能脱离客观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强调数学应用能力。应试教育仅把学生视为考试的机器,使学生整日陷入题海之中脱离实际,没有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之数学化。并注意给学生演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思想方法。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经常介绍数学在经济、管理、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们逐步养成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习惯。

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应试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智力的开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情商的开发和培养。而人的“创造性的关键是情商,其次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双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激情,锤炼学生的意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是难以有所成就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克服学生半途而废、虎头蛇尾、遇挫即颓的不良习气,使学生在良好习惯的积累中形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自我激励的能力。另外,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也是产生创造性不可少的因素,如果一个小徒弟在师傅绝对权威的严厉管教下,规规矩矩地照着师傅所给的标准重复,稍有越轨便遭呵斥。那么徒弟的创新成就必会不如师傅,更不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超越。以此为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事无主见缺乏个性的从众心理是必须克服的。

六、注意运用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有很强的精确性与完备性,这样才能给予学生一个精确的、完备的概念,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领域中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心旷神怡的感觉。然而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却是模棱两可,反映的客观实际也是很模糊的,从数学语言的角度来说,这些叙述是错误的。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诸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墨守成规,无教育创新的欲望,无探索的激情,他能完成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吗?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扩充能量,完善素质,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创造性素质教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思想与“剑”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