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2009-09-05霍书珍
霍书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往旧的教育模式也正在不断提升和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已经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这对于我们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与机遇,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下面就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并实施在教学中发表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在很多学生眼里都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相对比较浅薄、直观,而数学又极为抽象,所以这就致使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好好开动脑筋,看看如何能把学生“领进门”。
1.改变课堂气氛。以往的数学课堂不是死记硬背公式就是无边无际的题海战术,老师永远是板着脸,极其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给学生灌输,而学生也只能被动的接受,后果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要改变课堂气氛,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应多微笑,多夸奖,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尤其是小学生,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赞美就足以让他们高兴好几天。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对你有好的印象,才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带任何压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你所教的学科。
2.改变教学模式。以往都是老师给学生讲课,现在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课。老师可以先出个题目让大家讨论或者分组讨论,先想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学生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认识,这样的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所谓“老师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好的学习方法是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渐积累和总结的。
1.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提高效率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学会课前预习。预习的任务并不是要详细地、一字不露地都弄明白,而是要粗略地浏览一遍,把课本上要讲的内容和重点大概了解一下,这样听起课来才会有重点,有针对性。其次就是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对于课堂上没听懂的内容,课后一定要及时请教同学或者老师,不要碍于面子,得过且过,那样久而久之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学习起来也会越来越吃力,直到对数学完全失去信心。
2.总结归纳、举一反三。很多学生看起来每天都在不断地做题,可到最后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有的学生看起来轻轻松松反倒是能考出好成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做题时不要只顾埋头做题,也要抬头“看路”,即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及时总结归纳,要有选择性地做题,不要见题就做,要先把题归类,对于内容、知识点和做题方法一样的题目就需不要再重复,否则只能是徒劳无功、浪费时间。另外,数学题不像其他学科的题需要死记硬背,它是不断变化的,有时把一个知识点分开,有时把几个知识点合并……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考试分析。不管是小的测验还是大的考试,我们都要重视,这里所指是“重视”不是指考分,而是指重视考试中错误。对于每次考试的错误都要仔细分析,是因为不会做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如果是因为不会做,那我们一定要认真地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掉,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再遇见类似的题时不再出错,这样久而久之不会做的题就会越来越少。做题的意义其实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就是做再多的题也是无济于事,结果只能是会的本来就会、不会的还是不会。
总之,数学的学习最重要的还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学会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充分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