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活动常见的误区

2009-09-05张泽玲

学周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堂

张泽玲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如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这些新模式提倡在教学当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勤动手、多动脑,自主完成学习。既然如此,学生活动也就成为课堂上最常见的环节。但课堂活动的安排又有很多讲究,把握不好,就会陷入教学误区,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下面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例就课堂活动安排当中常见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活动重视“量”,忽视“质”

为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许多教师将多种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但不少人对教学新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只要多搞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就是一堂创新的好课,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果事与愿违。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公开课,讲的是《洋务运动》。他在45分钟里安排了多项学生活动,如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小型历史剧再现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分角色扮演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历史人物介绍运动的主要内容、就运动的影响开展辩论赛等。从表面上看,教学模式新颖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也似乎成了学习的主人。但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却发现整堂课几乎从头到尾都被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斥,而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像蜻蜓点水,根本就没有对知识的深入分析,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升华。活动很多,却没有一个活动能针对性很强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这样的安排,纯粹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违背了课堂活动设计的初衷,这样的课,算不上一堂好课。

其实,课堂活动的设计,不在乎量的多少,而在乎是否能高质量完成。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活动安排过多,势必影响质量。所以,我们在安排课堂活动时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其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以上面提到的《洋务运动》课堂教学为例,如果对其活动环节进行适当删减,重点突出最后的辩论环节,就可以使学生对洋务运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的把握和较为深入的探讨,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

二、课堂活动设计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贯彻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学生活动占多少,教师指导占多少;何时活动,何时指导;如何指导等等,使学生学和教师教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少教师误解或曲解了这一理念,一心想要改变过去的填鸭式,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忽略了教师的指导性。结果分寸把握失当,整个课堂完全成为学生的天下,一切活动全部由学生包揽,教师游离于活动之外,缺乏必要的指导,成了可有可无的看客,这样的“活动”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的自主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成为一盘散沙。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学生,或纠正谬误,或助其理清思路,为其指明方向,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引导者,也使教和学实现更有效的结合。

三、活动形式的选择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特征。活动形式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程度。活动难度既不能超越其发展阶段,又不能太幼稚或太容易,如果设计的活动太浅显,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相反,活动难度过大,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接受能力较弱,认识问题比较感性,好动、好玩,可设计小型历史剧、历史知识趣味问答等活动。如高一年级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在学习完某一两个单元后,可组织学生搞一个“历史知识趣味竞赛”活动。指定几名学生负责在课下搜集相关内容的趣味试题,由教师筛选把关后确定下来。再将其余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课堂上以竞赛方式进行知识抢答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在低年级实行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课堂气氛高涨,在兴趣引领下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高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仅仅是简单的游戏活动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而设计有一定难度的、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的活动更有效。如在学习完《科学技术》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堂讨论活动,主题为“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在讨论的过程中,复习以及拓展了很多内容,如“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史实中是如何体现的”、“不同的政府对待科技革命的冲击,反应有何不同,浅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在当前全球化的形势下,要想大力发展科技,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应从历史当中吸取哪些教训”等等。这些内容,既有基础知识的再现,又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升华,既将三次科技革命进行了世界史内部的梳理,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外历史的融会贯通,还将历史与当前现实联系起来,体现了活学活用、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这一活动引领学生从干瘪枯燥的年号和历史结论中跳出来,从深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到了历史的厚重感。

历史课堂活动中出现上述误区,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领会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盲目赶潮流,只追求在形式上做文章。因此,课堂活动的设计,还须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此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猜你喜欢

历史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