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计初步”一章教学
2009-09-05朱永强
朱永强
“统计初步”是初中代数第三册的最后一个章节,统计在中考命题中多以填空题为主,且分值较低,由于它在升学考试中的题量小、所占分数少,这一章节内容往往不被教师重视,学生更是轻视。对这一章节的教与学往往是一略而过,不能使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
教学大纲要求:“对本章要了解概念、掌握平均数、方差公式,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就直接违背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达不到使学生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科学态度,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是与素质教育相矛盾的。这一部分教材,不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用,而且对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也是大有用处的。通过对“统计初步”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理统计思想,并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意识、踏实细致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要学好这一章,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尽职尽责。由于统计的特点是与数据打交道,解题时往往计算较繁、费时较多,对此学生可能感到不太习惯,甚至表现出缺乏耐心,不愿学,学起来不感兴趣、乏味,或一开始感觉到简单,后面就不愿认真听课、浅尝辄之,导致对本章的学习不扎实。
笔者教“统计初步”也有以上感觉,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和进一步学习大纲,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学习统计的特点和实际意义,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其做法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上好开头课,把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导入新课要具有吸引力,不可完全照书宣读。如本章开始第一节课给学生讲“统计初步”引言,我从国家各级政府都设统计局,每个单位都有统计人员,国家对统计人员还评定职称,每年国家的统计部门不知要搞多少次统计等讲起,说明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统计的,它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此来阐述学好本章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真学习。如讲为什么要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我举了两个实际中学生常见到的例子:一个是过春节到市场买鞭炮不能一个一个去试放的例子,另一个是化肥厂在检查生产化肥含氮量问题,质检员不可能对一天中生产的几百吨化肥逐袋检验,而是用抽取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例子。再如讲方差时,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A家四口人的年龄是:3岁,5岁,64岁,68岁,B家四口人的年龄是:54岁,53岁,18岁,15岁,如果这两家人的身体都是健康的,问哪家的劳动力较强?学生立即回答:A家老的老、小的小不如B家,我要求学生用数学方法来说明问题,有些学生很快算出了两家的平均年龄都是35岁,显然用平均数不能解决问题,这时自然而然导入了“方差”这一节,达到预期目的。
二、让学生掌握学习本章的方法,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明确对考察对象不容易、不可能、不必要也不允许一一去考察,为解决问题,必须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学会估计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注意和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在讲课时有些内容牵涉到其他数学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它们串连起来,增加兴趣,同时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让学生感到新颖、有兴趣,起到调节学习气氛、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让学生重视实习作业。实习作业与做一般的数学习题不同,它是一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学作业,学生往往兴趣很大,但真正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指导学生时,让学生先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再确定抽取样本的方法并抽取样本,最后计算和分析数据,写出实习报告。如果指导得好,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将会留下很深的影响,为以后运用统计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
五、注意对学生进行章节的考评和评定。本章最后有自测题,教师应该象其他章节一样,安排一节课进行学生测验,并改出结果。对作业也应及时批改,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轻视这一章节内容,老师重视了,学生自然而然也就重视了。
教师应依据当今层出不穷的生活和科技等方面的新生事物,收集和编制一些新颖例子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弥补课本的时滞性,使学生听而不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总之,对这一章的教学,教师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存有错误和糊涂的认识。只有依纲据本,认真备课,严格地要求学生,才能把这一章的教和学按大纲要求完成,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