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先
2009-09-05张运霞
张运霞
人们写文章,总要表达一定的意旨。而这个所要表达的“意”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常有一个使其从模糊笼统到明确具体的加工过程,这便是“立意”。尤其是中学生所写的训练与应试作文,因为不是情动于衷的自发作文,更存在一个明显的立意环节。写记叙文首先要确立其主题思想;写议论文,要确立基本观点;写散文就要确立“形散而神不散”的“神”。本文结合2009年高考作文,对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立意贵明
当我们谈及作文立意时,常常首先想到新颖、深刻,但是笔者认为,立意明确是作文的第一要旨。态度要明朗,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道理很明显: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总是想在第一时间获取对方的意思。要满足这种客观需要,作文立意首先必须明确。从应试角度,阅卷老师也总是在第一时间找出作文的立意,从而得出打分的最重要依据,如果让阅卷老师在寻找作文立意上花较多的时间是不明智和不现实的。
当然,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主旨的方式是不同的。议论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多半是直接把观点摆出来,或题目示意,或“开宗明义”,或“卒章显志”,或“立片言以居要”去点题。而记叙性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往往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来表达主题,或用含蓄的手法让人去品析。只要文章本身确实有明确的立意,这都是正常合理的,问题都不大。
2009年高考中全国1卷、全国2卷、辽宁卷、海南(宁夏)卷等四套试卷的作文明确提示:“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高考试题如此提醒,说明不少考生在立意明确这一点上容易出问题,需要提醒。可见立意明确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笔者认为导致立意不明的主要症结是:不是我们不想做到立意明确,而是没能力立意明确。对一件事,因为平时认识不充分,临场思考不到位,自己没有想明白,所以也不可能有明确的立意。除了这个根本原因外,还有两个主要属于技巧层面的因素:一是立意不集中,观点杂乱;二是立意前后不一致,中心游移不定。上述三种情况是立意大忌,必须坚决避免。
二、立意贵真
“文贵在真”是自古有之的一个评判文章的重要标准,当然也是当今中高考作文评卷非常注重的要素。“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学生作文的一大特色,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一味迎合阅读老师心理更是当今考场作文的顽症。
文章的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立意的真,包括记叙文、散文类所抒发感情的真实自然,议论文类思想观点的客观正确。要做到文章情感的真,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立意应符合阅读老师的心理,这无可厚非,但不能一味迎合,生硬拔高作文的情感高度和认识高度,这样迎合的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
但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立意的真实自然不等于立意的随意,不等于可以表达低级庸俗的观点和情感。这里的“真”应该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真,是真善美层面的“真”。
三、立意贵新
郑板桥名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强调立意新颖,他认为文章的主题就要像“二月花”一样新颖夺目,“领异标新”,不落俗套。
就议论文而言,立意的新直接表现为观点的新,而观点的新常常缘于写作角度的新。事物大多具有多义性,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同一材料,即使是众所周知的材料,若能运用求异思维,也会得出许多新的见解。求异思维,就是同中求异,可以从思维的深度上纵向深入,以图从材料中发现别人所未见的闪光点;或逆向反思,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和常人共识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去想,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模式,从而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写出新意。
如今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为“见证”,多数学生写“奥运会”见证了中国国力强大,文化源远长;汶川地震见证了中国人民“多难兴邦”、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这是从歌颂赞美的角度立意,如果变换角度,打破赞颂模式,从批判、反思的角度立意,这些重大事件在见证中国人民坚强伟大的同时,也肯定见证了一部分人(包括自己)的平庸、渺小乃至丑恶。这样立意,既有认识的深度,又能以写作角度的新颖取胜,从而取得较好的作文成绩。
当然,立意新不等于简单的标新立异,也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叛经背道”。求异思维是在不违背事物逻辑的前提下的标新立异,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切不可故意讲歪理、立怪论。
四、立意贵深
立意深刻是高考发展等级中基本要求。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写作意义和阅读意义的。鲁迅先生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意思的掌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近两年来,高考作文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作文立意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对材料的发掘。开掘得好,便能成一篇立意深刻之作,开掘得不好,便会成平庸之作。
在发掘材料、进行立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三大原则:
(一)深入辩证分析问题。辩证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写人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思想根源和精神动力;写事为主的文章,应该找出事件的思想意义中最具现实价值的那一部分来;议论为主的文章,应该分析出产生矛盾的根本因素,从而为解决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二)在解决问题上做文章。议论文有两大功能,一是分析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相比之下,解决问题更具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上多做文章,从而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深刻性。也许你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并不完善,但相比那些只分析问题的文章就深刻了很多。
在文化积淀上下工夫。 一篇“深刻”的文章离不开厚实的文化积淀。把立意的时空背景扩大到古今中外的大范围内,提高到思想文化的高度上。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行为方式都可以从其所在的文化上找到根源。如果我们试图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并分析问题,就一定可以得到一份厚重与成熟。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的立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它与一个人的思想、见识、胸襟、阅历、情趣等方面是分不开的,正所谓要“作文”先“做人”。因此,要写出立意高远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就必须注意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社会和人生,注意广泛的阅读,主动接受健康高尚的思想情趣的熏陶,还要注意对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若能如此,何愁写不出立意深刻、旨趣高雅的好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