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改晕趋势探析
2009-09-05段长波
段长波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组织教法的局部改革,而是教学观念、教材内容、方法、教师素质以及评价体系的整体改革。使体育教学课、体育活动课、生态体育课、社区体育课和家庭体育课成为相融的大体育课程体系,真正形成体育课课内外、校内外的一体化。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必将引起体育课程和教材的重新整合,也必然促使学校体育理论课的重建。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体育教师由于自身教育特点,不能停留在单纯知识传授,还要善于理解学生心理,捕捉学生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与情操。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多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在逐渐扩大,并向着独立化、具体化、明确化、有序化和整体系统化的多方向发展,符合未来社会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被开发,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在不断地拓宽,以期和社会、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只有根据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功能确定下来的目标,才具有方向性,现实性,才有可能实现。所以,要完成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就必须建立学校体育的“多极化、多方向”的目标体系。
1突出发展身体增进健康的根本目标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功能决定了各国依然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但已不是唯一目标。加拿大学者提出促使所有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健康;美国的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提出了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英国全国体育教育大纲把“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日本保健体育指导纲要把“增进健康,提高体力”看作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2培养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需要
现代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体育课程的设定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提高体育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等功能。
3重视体育的娱乐价值和终身体育思想
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现代社会越发注重生活的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的娱乐价值得到重视和开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重视学生身心特点与运动特点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态度和自觉参加运动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培养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与体能水平还重要,强调要使学生都喜爱体育,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长期参加锻炼的兴趣和欲望。
4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对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要明确目标,使学生懂得合作与竞争的意义,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更要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通过运动表现自我,发展社交能力,增进对能力各异的人的理解,培养竞争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团体学习精神。
二、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发展趋势
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纳入体育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增加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既学习体育知识,又巩固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趋势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体育基础,在实现体育多功能目标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倡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因人而异地发展他们的特长,开发个人的潜能,树立终身的体育思想。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因此必须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坚持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摆正健身体育教育与培养体育专门人才教育的关系,树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培养的观念,使教学向“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综合多样的方向发展。再次,教学由“健身型”向“社会娱乐型”拓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教育必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健身型向娱乐性方向拓展,即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校的体育教学就是要把快乐还给学生,学生在体育课的活动中气氛热烈、兴趣浓厚、自主性较强,充分体现体育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方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的情感能构成强大的驱动力,从而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体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对某些项目的情感,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与兴趣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展现自我,熟练掌握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第四,体育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和学生接触,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对所教的学生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在教学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使他们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能够看到希望,从而促使师生间得到情感的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四、结论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教育理念,到教材内容、方法,直至评价体系的整体改革。从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追求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格培养。体育教学还要挖掘体育教学中对人的人格精神的教育因素,使“育体、育智、育神”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促进对人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要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克服目前体育教学严重重复的现象,创新教学形式。体育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陈琦,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体育科学,1998(5)
[2]纪斯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
[3]马艳红,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
[4]林娟,终身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的互动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