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2009-09-05夏成驹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交流学校管理

夏成驹

学校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学校内外知识的识别、获取、传播、扩散、创造,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流通共享,使学校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其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组织绩效,在全球化的教育市场中获得核心竞争力,以有裁实现学校的职能。它的出发点是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学校总体实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体现了未来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在学校中实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尽管仍然承担着传播公共教育的任务,但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管理不能只局限于追求如何完美地传播一整套既定的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必须更新知识内容、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并要为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习惯而负起责任。学校教育要为当前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不断地提供可资利用的资源,这便要求教育者能够在自己所处的岗位上更有效地制造知识,并能在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随着学校教育的这种根本性转变,学校管理者越来越处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并且日益拥有更大的权力与更广阔的空间。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他们需要去思考何种管理形式能更好地支持改革的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人员或财务的管理,而是知识和思想的管理。管理者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学校知识管理的方法,使得学校这个与知识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组织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要求。由于学校与知识天然地存在紧密的关系,因此,以往的学校管理中也存在知识管理,学校在不断地、无意识地执行着这种管理,如每个教师不断地从经验中学习,甚至可以通过在教研室中讨论而达到与别人分享的程度。但这个过程总体而言表现出无意识和粗糙简约的特征。如果学校的知识体系能够被有意识地加以管理的话,它将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以此为基点,要求学校管理者基于知识管理的原则探求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绩效的知识的创造、转化与应用的新方法。因此,学校建立一套体系来管理他们独特的知识资源,以适应其组织的独特目的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1体制因素。在学校中为了管理的方便,人为地划分了很多部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且各尽其责,这样就产生了部门本位主义。学校教职员工之间相应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较少,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学校的管理制度越完善,则教职员工的工作就越为机械化,长此以往,其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就会固步自封。无法形成超越和突破,这就会对知识共享造成很大的障碍,制约了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另外,因为尚未建立由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激励形成的高效组合激励机制,也导致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存在障碍。

2技术因素。学校要实施知识管理,就要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有合适的信息库、知识库。这些都需要学校付出巨大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目前我国教育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学校可以做到,并且当前知识管理技术还不成熟,还处于摸索状态。同时,知识管理的实施对教职员工的信息素质要求较高,虽然他们对知识管理十分感兴趣,但缺乏知识收集、处理、交流的技巧,尤其是缺少交流沟通的技巧,因而对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感到茫然。

3思想因素。传统观念中存在着知识就是力量的误区。人们一直都认为如果我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我就占有了优势;如果我告诉了你我所知道的,我就失去了这些优势。另外,我们的教育体系本身也不鼓励信息共享,不鼓励个性特点的发挥,教学方式缺少多向交流。任何一种守旧观念对任何新生事物都会产生抵制。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尊师重祖,这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延续,但同时也促使了守旧观念的形成。对于新事物,我们往往采取的不是去勇敢地尝试,而是持怀疑、抵制的态度。同此类似,知识管理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毕竟是个新生的事物形态,很多学校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因而对知识管理缺乏热情并心生抗拒。

4校园文化因素。知识管理专家指出,在一个组织能够采纳知识管理策略之前,必须发展一种知识管理文化。形成推崇学习、提倡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这种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第一,学校的管理者要思想开放,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学校共享知识的宽松环境,形成有利于学校任务和功能完成的氛围。第二,学校内部推崇知识和学习、科研和创新,具有坚定的知识信仰。教职员工之间的竞争是知识创新实力和能力的竞争,而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第三,合作的知识实践与知识共享是学校成员间普遍的关系模式,知识共享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学校成员自然地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各种知识网络团队。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内部缺少一种能促进知识流动、转化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缺乏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远未形成较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知识共享型的校园文化。

5教师因素。教师在认识上的模糊、心理上的障碍和技巧方面的缺乏都会对知识管理的实行产生不利的影响。(1)认识障碍。很多教师认为知识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对他个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教师的创新意识并不是很强,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缺乏认识,因而对知识管理缺乏热情,更有部分教师由于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模糊,而心生抗拒;(2)无知感障碍。无知感对知识管理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它抑制员工的求知欲。有些教师认为,发问会使别人认为自己无知,进而会让别人否定自己的价值。为了避免这种难堪,他们宁愿忍受对问题的不解,或者另外找方法去解答。这种意识就限制了知识的交流;(3)技术障碍。有些教师对知识管理很感兴趣,也想进行尝试,但缺乏知识收集、处理、交流的技巧,对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不熟悉,尤其是缺少交流沟通的技巧,因而对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感到茫然。

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建构

对学校组织进行知识管理是具有长远价值的,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学校知识管理建设需要从组织到个人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学校和教师个人从观念到每一个行为都有利于知识的发展、利用和创新。

1关注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尽管很多学校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持,架构了网络,添置了新设备,但知识共享活动开展得并不成功。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一个共享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影响知识共享的最大障碍,技术则在其次。我们很多教师是在不共享的文化中成长的,只有让教师理解知识共享的价值,看到共享的知识是怎样促进他们的工作效果,才会在行动上进行转变。由于隐性知识是个人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摸索得来的东西,很多教师会认为他拥有的这部分私人信息是他的个人价值所在,因此不愿与人分享。作为一个学习型的学校,应当以开放和合作的价直观来规范学校文化,要在学校中发展积极的合作关系,倡导教师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鼓励教师把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

2建设开放互动的学校环境。教师的知识要能成为学校组织的知识,学校必须塑造出一个有利于互动的知识环境,激励教师通过开放讨论、经验交流与观察学习等途径,创造新观点与扩展知识,这种将教师个人知识转化为学校组织知识的过程,是学校知识管理的一项要务。学校可以通过改变学校的物理环境来影响人的情绪、行为,以创造更多的教师交流机会。如果每个教师都封闭在独立的小单元里办公,这样看似给了教师独立的空间,实际上是限制了教师之间的流畅沟通,也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

3建设支持型的学校组织结构。学校上下级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易于造成组织的僵化,不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这样的组织结构已然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来适应新的社会结构。新的组织结构应该有利于员工的相互沟通和知识共享,这种沟通不仅发生在组织内部,而且应该发生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之间。学校管理人员应为教师进行知识的共享、创新、使用创造条件,为知识管理与创新制定基调,而教师则可以方便地进行知识的交流、传递、创新。

参考文献

[1]德鲁克,彼得等,知识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2]王如哲,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3]朱永国,学校知识管理探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

[4]徐高明,高校知识管理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江苏高教,2002(2)

[5]徐高明,知识共享与创新——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江西社会科学,2002(5)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交流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