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语语言特色看中西方人的思维模式

2009-09-04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8期

郑 卉

摘要: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表达方式与特色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风格和思维模式。因此文章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一些中英构字,语法句法及文章构成的差异,从而深刻揭示了英语语言的本质。

关键词:语言和思维;句法差异;文章构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2-0183-01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不能在语言之外进行思维,也不能在思维之外应用语言。一种语言文字特点和语言结构特点往往与其民族思维方式特点具有一致性。中西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体系,因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英语逆向思维与汉语顺向思维

所谓顺向思维,就是指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推理,叙述式判断;逆向思维,是指原语与译语从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角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英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汉语顺序一般则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这种典型情况表现在人物介绍和姓名表达方面。英文表达则刚好相反。汉语句子的扩展形式呈逆线性延伸,即从右到左的延伸,句首开放,句尾收缩。英语句子的扩展呈顺线性延伸,即从左到右的延伸(LR线性延伸),句尾开放,可无限延伸。

二、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

西方民族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强调“物我分之”,力求语言客观、公正、严密。英语写作中常写事物及过程而非动作的执行者,事物做主语即物称表达法占相当大的分量。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索一切事物的方法,认为任何行为都只能是人这个行为主体完成。受此影响,中国学生写作时习惯用一定概念的人做主语,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

三、中国人“中庸”的人生哲学和西方人探求真理的精神

中国汉字有一个特点:构造重心居中,不偏不倚。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正和谐的美学原则。中正和谐的美学原则源于儒家中庸哲学。而儒家中庸哲学恰恰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造字也不例外地受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英语字母文字是英语民族融合了拉丁语发展起来的文字。这种字母文字不具备直观性,无法直接表现事物,只能对事物作抽象反映。这正是英语民族分析、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在语言文字上的体现之一。中国人在语言表达上表现出较为含蓄、隐晦的文字特点,而英语族人则相反。

四、东方人说话喜欢“兜圈子”,而西方人说话往往是“直来直去”

西方人在写作时通常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意思。语篇是靠一个个句子来构成的,句子之间使用连接词衔接,起到衔接逻辑语义的功能。相反,汉语强调语义上的自然衔接、连贯,如前后呼应等,往往对形式并不那么看重。由于西方人强调个人意见的表达,倾向于用直截了当的态度对待别人。英语段落往往先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采用的是直线式的篇章结构。而中国古典的思维认为万物均有变术,故语篇的开始往往是从很远的相关外围问题入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

五、东方人的感性直观与西方人的理性抽象

1.汉英文字形态中体现出来的风格。汉字以形达意,体现中华民族直观思维方式。这种直观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一种偏重于对现象进行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它把握住的往往是事物的表象。而英语的字母文字对语音的依赖性较强、字母文字的这一特点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主张把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本质与现象对立起来,是抽象、分析型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映。

2.中西方整体思维模式体现出来的风格。中华民族的整体思维倾向于根据主观的直觉顿悟来把握隐含在句际间的逻辑关系。汉语中有许多流水句,层层铺开,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地接下去,形成类似电影般的效果。汉语句子更加着重表意的完整性,看上去推理、判断不严密,句子结构松散。英语倾向于对经验事实作具体的概念分析,通过抽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and on one sunshiny day in June,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on Chiswick Mall,with blazing barnes8,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例(1)中国元朝马致远的这首名令《天净沙—秋思》几乎全面展示了汉语言的特点:句子简短,以人为中心,以具体表抽象,名词并列的特殊造句法使句义如电影镜头慢慢移换,将各意象合成意境,显示了汉语言形象、直观的绘画式特点。而例(2)则很好地诠释了英语的特征:运用连词、介词词组、分词、屈折变化等抽象的语法手段清晰地标示出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分析句子含义的线索,整个句子组织严密,层次分明,充分显示了英语抽象分析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周国辉.汉语主语的隐含与英语主语的显化[J].外语教学,2003,(5).

[2]张治国.从中英思维模式和句法结构初探中译英[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3).

[3]李荫华,等.大学英语(全新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1).

作者简介:郑卉(1975-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英语专职教师,研究方向:西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