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和他的老婆们
2009-09-03罗屿
罗 屿
海明威娶过四个老婆,痴情女被他抛,女强人抛弃他。不过他最喜欢的女人类型,却是在他心目中永远17岁的妹妹。如今他孙子重出爷爷的。
“回忆录”,给亲奶奶争名分
在1964年,也就是海明威吞枪自杀三年后,其第四任太太玛丽·威尔什将作家未完成遗稿——對1920年代在巴黎当文学青年时的回忆,进行“整理”,并集结成书,取名为《流动的盛宴》。该书出版后,有学者指出,其可看作是一本“海明威回忆录”,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连作家本人都曾在生前说:“这虽是一本虚构的作品,但虚构总还是有可能阐明一点事实的。”正是由于那“一点事实”,很多读者开始从书中窥探海明威的婚姻与爱情。在《流动的盛宴》中,有大段篇幅,都是海明威盛赞其第一任妻子哈德丽·理查森,他后悔离开她,投入富家女波琳·菲佛的怀抱。后者工于心计,百般勾引,海明威“倒了霉”才遇见她,并让她做了第二任太太。
最近美国图书市场上,一本被称作“复原版”《流动的盛宴》的图书,打破了以上这些“事实”。该书由海明威与第二任妻子波琳的孙子肖恩整理完成。按肖恩说法,爷爷去世后,其手稿经第四任夫人玛丽的大规模“校订”,已面目全非。“她先是将原来的章节排列打乱,之后东拼西凑,有些段落爷爷虽明示要删除,她也不管不顾。另外,她在整理时经常醋兴大发,有意删去称赞第二任妻子波琳的文字,只保留对自己的正面描写。至于书中对第一任妻子的盛赞,多半是怕自己的形象太高大,只好另树一个典型,以避嫌疑。”据说肖恩创作“复原版”时,努力“从爷爷手稿中找出对奶奶的正面描写,在书中多处增补。只为还奶奶一个公道”。虽然肖恩相信自己做了件大好事,但美国文学界的学者们并不这样想。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早年的“妻子版”还是现在的“孙儿版”,都已不是海明威的“盛宴”。作家对四位妻子,最终怀有怎么的情感,随着他的离世,已没有定论。人们只能在他那混乱的婚恋史中,各自揣度一番。那个没良心的家伙
10多年前,好莱坞拍过一部电影《爱情与战争》。该片以海明威的初恋为蓝本,讲述了一战末期,19岁的海明威作为美国志愿者随军来到意大利,身负重伤后得到美丽的女护士艾妮丝的细心照顾,很快痊愈。疗伤期间,海明威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比自己大8岁的女孩,但艾妮丝却选择了既成熟又有魅力的贵族医生当未婚夫。伤透了心的海明威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埋头写作。艾妮丝此时不远千里赶来美国寻找失去的爱情。但海明威没有原谅她,目送着恋人的背影慢慢远去??据说,正是借着这段经历,海明威才写出著名小说《永别了,武器》。银幕上这段悲伤无果的初恋,赚了不少观众的眼泪。而现实生活中,海明威远没有这么专一悲情,他一生经历四次婚姻,中间还穿插着无数恋爱插曲。而每次婚恋的结束,几乎都是他厌倦为先,之后决绝地抽身而去。难怪他在结束第二次婚姻时,曾坦率地表示:“我就是个没良心的家伙。”
1920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回国的海明威在生活上极其困顿:身负200多处弹伤,既无退伍或伤残军人津贴,又无工作。一连几个月写小说,可无一成功。于是,他背井离乡来到芝加哥,想找一份工作维持生计。这时,他遇到了之后的第一任妻子哈德丽·理查森。哈德丽比21岁的海明威年长8岁,家境相当富裕。此时她母亲刚刚去世,为了散心,也是独自一人从家乡来到芝加哥。她和海明威,这两个漂泊的人很快就由相识发展到热恋,并于1921年9月结婚。
这次婚姻给困境中的海明威带来了转机。由于哈德丽继承了一笔5万美元的遗产。这笔钱为海明威的学习和写作提供了金钱上的帮助,也使得他可以带着妻子到巴黎、瑞士等欧洲各国观光旅游,阅读欧洲最新的文学作品,向意象派大师庞德和著名女作家斯泰因求教。在此期间,海明威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如《大双心河》、《雨中的猫》、《打不败的人》等,而192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更是使他名声大震,成了“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代表。
相对哈德丽的无私付出,海明威对这段婚姻,投入的极少。他甚至在两人蜜月期间,带着妻子会见自己之前的多任女友。原因是,他觉得,“她见到他从前喜欢的女人,会对他作出更高的评价。”当哈德丽怀孕后,她开始发胖。当着她的面,海明威就会肆无忌惮地抚爱别的女人,这也成了夫妻二人发生争执的根源。但最终,哈德丽还是将这种羞辱强忍了下来。然而,婚姻并非是单方努力就能强撑下去。哈德丽再妥协、再隐忍,还是败在了自己的朋友波琳·菲佛手上。波琳性感漂亮,比哈德丽还富。她的父亲是阿肯色州最大的地主和谷商之一。波琳深深地迷恋上海明威,某种程度上说,是她勾引了海明威。之后,海明威与波琳劝说哈德丽建立一种“一夫两妻制家庭”,“三个早餐盘子,三件晾在绳子上的湿浴衣,三辆自行车。”当这种方式也不能令海明威与波琳感到满意时,他们就将哈德丽推了出去,试行分居。哈德丽被迫接受了这一现实,在写给海明威的信中她说:“你比我想的更坏。”
分居后,哈德丽仍在努力抢救婚姻。她提出一个条件——海明威与波琳分离100天,如果100天后他们仍然相爱,她就同意离婚。对这个提议,波琳倒也赞同。她决定与海明威100天不见面。于是从巴黎回到美国,和父母住在一起。在百日分离后,波琳再次回到海明威身边。无奈之下,哈德丽同意离婚。一个月后,海明威与波琳举行了婚礼。
婚后不久,波琳为海明威生下了儿子帕特里克。但是,当1931年她宣布再次怀孕时,他们的婚姻其实已经岌岌可危。那时的海明威,全部心思已经转向一位叫做简·梅森的金发碧眼的女人身上。梅森苗条可爱,很能喝酒,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她喜欢与海明威疯狂地开着跑车兜风。她是海明威心中的“女英雄”。但她同时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曾一次次试图自杀。她所有的疯狂行径不过是在抵抗抑郁。这让海明威渐渐怕起来,慢慢对她失去了兴趣。
放弃简·梅森不代表海明威就会回归家庭。这时,只有波琳一人,在为婚姻做着徒劳的努力。她告诉海明威,自己的父亲刚给了她一大笔钱——难道他就不想从中得到一些吗?波琳还找了整形外科医生,“我会把我过大的鼻子、不整齐的嘴唇、过于伸出的耳朵修整好,把脸上的疣子和黑痣也都去掉。”可这些,非但没有挽回男人的心,海明威反倒在小说《有的和没有的》中,发出了一个警告:“你对一个男人越好,你越是向他表示你的爱,他会越快地摆脱你。”波琳最终也没保住自己的婚姻。在她与海明威分开后,1940年11月,作家又迎娶了自己的第三位妻子玛莎·葛尔红。她抛弃了海明威在海明威所有的女人中,玛莎·葛尔红算是个异类。只有她,主动离开他,让他尝到被抛弃的滋味,并在此后的人生,一直以他为耻。而且,在海明威所有的女人中,也只有葛尔红有着几乎可以与他平起平坐的文学成就。
1937年2月底,海明威接受北美报业之约,赴西班牙报道内战。在那里,他遇到了战地记者葛尔红。那时的海明威出版过《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小说,而葛尔红也写过《疯狂的追求》、《灾区现场》等作品。相同的作家兼新闻记者身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相互倾慕。葛尔红曾在给罗斯福总统夫人的信中快乐地写道:“我们是佳偶良配,两人都发狂地想结婚。”海明威在给葛尔红母亲的信中,也写道:“每当我看到玛莎,或听到她的声音,或听到她如雷的脚步渐近,我就真正地感到快乐。我知道能有这样快乐是何等的幸运,我们从此同在,再也不需单独面对孤寂。”
可海明威、葛尔红如胶似漆的甜蜜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两人结婚不到一年,葛尔红接到《考利叶周刊》的邀请,让她去中国报道抗日战争,不甘平凡、喜欢冒险的她兴奋地接受了这份工作,可海明威却极力央求她放弃这次行动,只是他的劝说没有生效。葛尔红生性暴烈,不愿为任何人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
葛尔红的中国之行,收获颇丰,她在重庆采访了蒋介石、宋美龄等国民党政要,通过朋友帮忙,还见到了周恩来。此后几十年,人们总会提起海明威的中国之行,其实他只是妻子的陪衬,葛尔红才是主角。
在中国期间,葛尔红不停地采访写报道,而海明威却在街头玩耍,如同一个观光客;葛尔红来中国前,充满向往,可当时的中国现实却让她感到失望,当她需要安慰时,海明威却对她冷嘲热讽。
一次中国之旅,让他们的感情也走向了破裂,但并没有离婚。之后,他们各自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的报道,海明威远远地站在山崖下看了几分钟的作战,而葛尔红则化装进入了英国的担架队,随部队登陆诺曼底,成为第一个报道诺曼底登陆的女记者。葛尔红一生报道过西班牙内战、芬兰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争、越南战争等八次世界上著名的战争,当年伦敦每日电讯称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海明威则在酒馆里组成了一支好酒的游击队,据他自己吹嘘说,比盟军更早占领了巴黎。为此他还曾经接受调查,因为同行控告他直接加入战斗,违反了“战地记者不能作战”的法律。
看着妻子在事业上的成就,海明威愤怒了,他在给她的信中抱怨:“你是记者,还是我床上的女人?”葛尔红对他的抱怨毫不理会。1945年,她主动抛下了海明威。可直到她90岁去世,人们还是把她当作海明威的注脚。对此,她格外烦恼,接受采访时,她总要附加一个条件——不要提海明威的名字,因为“他的名字,让我失去自我。”而海明威对这样一位个性独立,且弃他而去的女人更是诋毁、咒骂了一辈子。找机会,就要骂她是“虚伪的荡妇”。
他一生难懂真情
在与葛尔红离婚后不久,海明威又迎娶了第四位妻子玛丽·威尔什。大概是从葛尔红身上吸取了教训,海明威决定再不碰个性强大的女人。玛丽是个无论发生什么,都能赖着不走的人。她是明尼苏达州一个伐木工的女儿,在遇到海明威前是《时代》的一名记者。婚后,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专心侍奉海明威。尽管如此,他们之间也争吵不断,海明威会时不时地羞辱她,比如“我从来没有为了给《时代》杂志写篇故事而去和那些将军们乱搞”。另外,海明威还多次向朋友夸耀他与她性交的次数。
最终,老天没给海明威第四次离婚的机会。晚年时的他疾病缠身,性能力的减弱更是让他痛不欲生。
1960年6月,他曾悲哀地向朋友感慨:“一个人所关心的是什么?维持健康,好好工作,同朋友们共吃同饮,在床上过得愉快,这些我现在都没有了。”于是,1961年7月2日,海明威从地下室拿出英国制造的博斯猎枪和一箱子弹,无比冷静地把两颗子弹推进弹舱,把枪管含在嘴里,用他那只写下了大量不朽巨作的手,在一生中最后一次扣动了扳机。
有人曾揣摩,海明威在死前,或许会回想一下他一生爱过的这几个女人。但也有人说,他大概只会想到他的妹妹厄休拉,因为海明威生前不止一次说,“唯一喜欢的女性就是他的妹妹,”只因她“无比崇拜他”。“当我从战场回来时,17岁的厄休拉,总是睡在通往我房间的三楼楼梯上等我。之后,她会陪我喝一点清淡的东西,直到我去睡觉,她也会陪着我睡,让我在夜里不感到孤独。而她自己一直都醒着。如果看到我要醒了,她就会把灯打开。”
这就是海明威理想中的女人——万般顺从。可他在潜意识里,偏偏又不满足于此。他喜欢哈德丽、波琳、玛丽的“女仆作风”,而葛尔红的才情,又让他觉得人生充满挑战性。可海明威未免太贪心。于是,他“贪”来了四次婚姻,却一生难懂,何为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