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软作用
2009-09-02刘莎张桐
刘 莎 张 桐
【摘要】 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软作用,提出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以跨越式步伐进入“大众化”时代。随之,以利益一元化的“统包统分”的行政指令式就业模式成为了历史。就业模式在经历了利益双重化的“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的过渡期,最终转向以利益多元化的“市场导向”为主的自主择业期。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使大学生越来越感到就业的压力,求理想职业“难于上青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其尊严与生计、影响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意识,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2009年,84万高三学生放弃高考加重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深层思考。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崭新的、复杂的、长期的课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西方文化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其思想层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1.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功利性较强
受社会经济多元化和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一方面有成才的愿望,重视个人兴趣爱好与才能的发挥,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关注职业的“含金量”,忽略自身特点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长远发展的规划,过分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忽略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不能建立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勇气。另外,从高校的课程设置上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够重视。毕业生在就业时对自身和社会认识不足,评价不准, 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就业期望值盲目且过高,盲目追求党政机关、教学科研单位和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单位等,而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民营企业、边远地区、艰苦行业不屑一顾,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
2.理想信念动摇和道德观念相对淡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济领域中存在的负面现象,使大学生长期以来持有的远大理想和目标感逐渐发生动摇,有的甚至被消磨殆尽,部分毕业生陷入迷茫、困惑之中:有的在求职材料中弄虚作假,虚填学习成绩,伪造荣誉证书,诚信意识淡薄;有的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坚定的信念;有的为了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动用可用的社会关系网, 重金贿赂有关领导干部,滋长了社会上的腐败风气。据社会媒体的报道显示,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选择中自身利益是首要依据。
3.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值往往高于现实值。从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看,多数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都是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大公司等,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及发达城市,而选择西部地区等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城市则较少。与之相应的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大公司的人才日趋饱和,竞争激烈,纳新空间很小,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过分追求丰厚的待遇、优越的物质生活而忽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的思想,常常导致大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错失良机,影响自己对就业岗位的选择。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除了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外,学校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当前,各高校在毕
业生就业指导上,片面追求就业技巧、就业信息、就业途径等硬件教育,以就业指导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无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毕业生就业中的软作用。部分高校片面抓就业率,急功近利。部分高校把就业指导单纯地理解成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就业指导中,还存在着只要教会毕业生写自荐材料,提高面试技巧,全方位提供就业信息,就能找到好工作等思想。
事实上,目前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现象,反映出来的是择业观、就业观的深层次问题。而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诚信缺失问题、职业道德问题等,这些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以就业指导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导致了就业指导内容上无法引导毕业生树立的择业观、职业观,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配备不健全,就业指导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没能引起相应的重视,这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不足。忽视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会给就业指导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软作用的发挥。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2008年高校毕业生大会上指出:“在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上述论述,从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从三个“确保”和两个“加强”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也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就是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疑惑和困难看,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作用,扩展大学生就业意识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观念决定出路。端正与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就业指导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想,引导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冷静分析就业形势,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客观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学生淡化“精英”意识,增强择业的主体意识,降低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教育和引导毕业生减少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就业不如创业,找饭碗不如造饭碗”的就业观;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相联系的择业观;教育和引导毕业生充分认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2.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
作为还没有完全接触社会的毕业生来说,由于面临就业、学习、经济压力和感情困惑及人际关系障碍等,这些对毕业生不成熟的心理承受是一种挑战,阶段性心理问题增多。就业指导过程中,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如:职业心理、健康择业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心理咨询室等,帮助毕业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树立自信和竞争意识,增强耐受力和独立性,以健康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帮助毕业生正确面对就业失败挫折,鼓励毕业生勇敢地面对竞争显得更加重要了。
3.加强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加强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是时代对高等院校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成才教育,首先要纠正大学生求学成才动机。一要强化大学生职业素质意识,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从业能力得到保证。二要引导大学生摒弃“为就业而学习”的短视观念,既保证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也为日后的继续教育打下观念基础。其次,鼓励大学生多渠道深化专业学习,这也是成才教育的重要内容。最后,帮助大学生建立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成才的心理准备和理想信念。
加强创业教育,就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它主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创业,根据什么样的条件,创造什么样的事业。”通过加强大学生对创业认识,改变他们“大企业打一辈子工”的就业思想。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还有利于大学生扩展择业面。
4.培养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
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其道德认识,陶冶其道德情感,锻炼其道德意志,坚定其道德信念,使他们自觉抵制就业中的不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道德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解答他们就业中存在的困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具备知法、守法、用法的就业意识,自觉遵守就业市场规则,抵制各种就业中的腐败现象和违法行为。
5.以人为本,加强与毕业生的情感沟通
重视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常言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因此,就业指导要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根本,密切关注毕业生情感、理想等各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就业指导要具备服务功能,要通过为毕业生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解决毕业生离校前的后顾之忧,为他们顺利离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钱伟.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北京教育.2005(1)
[3]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9
[4]杜扬.浅论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2005(1):32
[5]高树峰.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