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2009-09-02唐建民高园
唐建民 高 园
【摘要】 主要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策,从而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东部沿海产业集聚过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出现了土地、能源、原材料紧张和价格上涨的现象,劳动成本也随之增加,一些产业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为了保持东部的竞争优势,东部沿海也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在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条件下,西部地区应利用本地区优势,加快产业环境建设,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做好承接产业转移,促使西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首先,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力资源总数达到2.28亿人,从业人员有1.83亿人,劳动力的平均成本只有沿海地区的40%左右,发展资源加工和面向附近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条件较好。
其次,西部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西部地区水能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天然气储量占70%以上,煤炭储量占60%左右。我国已发现的170种主要矿产中,西部地区均有相当储量。
西部地区合理地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能够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能够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合理地进行产业转移对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好处。在现实经济中,产业转移一旦实现,将会对企业、转入区和转出区的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对西部来说,产业转移其实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承接了高新技术产业,就能带动当地原有产业升级换代。如果承接了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就必然加重当地的资源负担,恶化当地的生态环境,延缓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从而牺牲长远的利益。因此,西部地区应理性地、因地制宜地应对产业转移。我国产业转移其实主要是西部和东部的政府、西部和东部的企业四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这个多利益主体、多层次的动态搏弈,从根本上说,是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经济利益的博弈,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也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需要根据西部的具体情况,更深入地研究西部地区面对东部产业转移的应采取的对策,从而为西部更理性地应对产业转移提供一些指导,使西部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最大化。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策
1.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为承接深加工产业提供了条件
在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水电、钒钛、天然气等资源,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目前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西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利用资源共享优势,积极承接深加工产业,从而改变加工水平低、缺乏深加工的现状,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此外粮油、生猪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也应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相对廉价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创造了驱动力。
2.观念创新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基础
西部地区不少地方的“本土”利益观念严重,这就造成了资源流通不畅,企业在政府提供的“市场”中被动经营的局面,从而阻碍了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实际上,西部地区可逐步形成一些集生产、流通、研发资本经营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能够发挥企业群体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体。只有树立开放的观念,努力吸引资本、劳动、管理等各种要素并进行合理配置,西部地区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3.制度创新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
优化产业转移注重投资环境的综合实力。投资环境硬实力包括基础设施、要素资源等优势,软实力包括政府办事效率、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要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顺利实现产业对接,西部地区必须通过加强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在硬件建设上,应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国内外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为目标,大力发展铁路运输、高速公路、航运、河运,同时构建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为产业转移中各种要素流动提供便捷的通道,提高产业转移的效率。在软件建设上:一是要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要树立开放合作观念、效率观念、信用观念,加强法制环境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建设,对转移企业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通关建设,如建立便捷的通关通道,延长通关工作时间,简化企业搬迁和设备转移手续以及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环节实行电子监管;二是各地方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制定促进产业转移的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促进政策主要应包括财政扶持、税收扶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应在规费减免、国企改造、品牌建设、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税收政策要强调对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扩大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扶持。
4.以市场为依托,发展工业园区
招商引资要专业化,依托园区实行专业招商、网上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积极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着眼于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改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发展,按照大产业链策划一批大项目,以大项目吸引大资金、配置大资源、发展大产业、打造大集团。对重大项目实行分级跟踪负责,对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成功率,实行绩效进行评价。建立招商引资网络信息平台,将一些重要国家、地区的知名企业名单、市场信息、投资项目、投资意向面向社会发布,促进双方合作交流。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组建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招商队伍,推广专业小分队招商方式,实行专业化招商,并在一些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充分发挥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招商引资作用,帮助提供招商引资信息,为投资合作牵线搭桥。在财政预算中列出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组织招商活动、搭建招商信息平台、建立项目库、扩大对外宣传等。
5.工业园要集约、同步化建设
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以工业园和各级开发区为载体,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和投资强度,促进优质资源、先进要素向功能区聚集。鼓励园区承接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发挥以商招商作用,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产业链的转移,引进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关联机构,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对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明显集聚效应的开发园区,优先纳入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中,在重大项目推荐和配套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对推动形成产业链的关键企业或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土地按规定公开出让,根据外资到位额或注册资本大小给予优惠或补助。鼓励区县兴办特色开发园区,在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设施工程项目上给予支持,培育支柱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板块。积极探索新办法、创造新优势,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各类投资主体来渝兴办产业园区。通过政策扶持和生产要素倾斜配置,努力承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整体转移。
6.加强东西部合作
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要把加强与东部的合作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勇于走出本区域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建立各种经济联系,积极为企业间合作“搭台”,促使东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更富成效。加强投资合作,做到东投西产;加强人才、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就东部地区而言,应把向西部地区转移高技术和人才、发展科技信息交流作为参与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坚持技术、人才的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积极组织本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高技术企业到西部地区进行考察研究,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承包、合资和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加快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和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同时,拓宽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根据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荐本地各类技术人才到西部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和培训当地农民和企业职工。
参考文献
[1]朱宜林.我国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5(9)
[2]谯薇.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