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原因和出路
2009-09-02胡艳
胡 艳
【摘要】 在中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一直是中部崛起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但通过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数据分析,却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问题,这种融资困境会影响中部地区的企业成长和行业发展。对中部地区的融资问题而言,政府、银行、企业均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是政府支持和金融发展。
【关键词】 中部崛起;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简要文献综述
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探讨企业与融资之间的关系。当时,英国议员麦克米伦(Macmillan,1931)在向国会提供的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中,指出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数量少于25万英镑(400万英镑现值)时,资本市场融资将非常困难,即对中小企业来说极易出现“金融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资金都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拉詹、津加莱斯(Rajan、Zingies,1998)认为,在金融发达国家,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其融资依赖度呈正相关关系。我国经济学家沈坤荣(2003)在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中发现,长期负债有利于企业的成长;而短期负债过多则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他进一步指出,股权融资尚未成为我国企业积累资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
对中部地区而言,中小企业融资又存在其固有意义。杨胜刚、朱红(2007)认为从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呈现弱化状态。他们以中部六省的省级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能够为中部崛起提供有利的支持,但在短期则无明显关系。许传华(2007)调查分析了以湖北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银行的相关数据,发现随着银行贷款满足率的下降,湖北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呈严重趋势。
上述研究都利用各自的数据库,对企业与融资的关系作出定量研究。他们的结论落实到中部地区,可概括为: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这种困境会影响中部地区的企业成长和行业发展;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金融发展。但是,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上述文献的综合,因此在中部地区融资问题的落脚点上,尚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撑,尤其是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中部地区融资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而,本文将利用中部地区2008年统计数据,结合中部地区现状,对以上结论作出具体阐述。
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企业融资形式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层面。内源融资是企业创办过程中原始资本积累和运行过程中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外源融资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因此,在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尤其在遇到世界性金融危机时,内源融资往往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企业不得不寻求外源融资的支持。本文讨论的融资范畴就是后者。广义上,融资难包括上市难、发行债券难及贷款难。由于我国股票发行门槛很高 ,中小企业对上市融资只有望而却步;而企业债券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投资者多有顾虑。因此,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融资,这一比率达到50%以上。但是统计显示,在美国,每100家中小企业中有80家能获得银行支持,而在我国只有大约1.4家,中部地区这个数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仿。所以,狭义上的中部地区融资难就是贷款难。
融资困境会影响中部地区的企业成长和行业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部地区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大量亏损的局面,且亏损企业单位数比2007年同期增长200%—400%。以中部地区主导产业从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为例,2008年中部地区这一类型的中小企业亏损惨重,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亏损数量更是达到2007年同期的3倍多。从竞争力的角度来说,作为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这些中小企业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突然受到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市场需求减少,中小企业在很多时候无法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这一充满艰险的跳跃,导致企业出现亏损,进而带来资金链断裂。而由于融资困难,企业无法得到有效金融支持,发展堪忧。
2008年我国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亏损情况
三、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长期制度变迁缓慢的结果。政府、银行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都具有相当的责任。
(一)政府方面
政府作为市场制度的重要供给者之一,制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就中部地区而言,政府的制度供给仍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需求,造成了客观上的供需失调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部地区金融控制相对强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呈现分割状态,信贷政策成为区域之间资金流动受到人为限制的主要原因(World Bank,1994),而中部地区由于长期处在国家政策边缘,对中小企业的优惠信贷政策向来不多,客观上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困难。第二,政府对政策执行力度较弱。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经常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中央政府或者是省政府针对中小企业问题也提出过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优惠经常不能够在现实中落到实处。这其中,有两个关键性因素值得注意。一是负责执行政策的地方政府或部门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无法将政策的核心价值落实到中小企业中去;二是部分金融机构存在变相规避政策的问题。
(二)银行方面
现行银行体系格局无法满足客观上的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这于长期以来中部地区银行改革较为滞后有关。银行层面的缺陷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缺少适合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有研究表明,银行规模越大,中小企业客户占比越低。但是,中部地区现今的金融体系仍然是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导,中小银行数目却乏善可陈,这与中部地区大型企业屈指可数、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格局不相符合。按照经济学的观点,银行作为一个理性选择的主体,选择大企业放贷最符合其自身的利益规划。特别对大型银行而言,由于其审批流程复杂,成本高昂,中小企业需要的都是几百万甚至是只有几十万的小规模贷款给银行带来的利息收入甚至往往无法弥补为此付出的经营成本。因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往往是银行不愿意给企业贷款,即使银行自身有资金,并且企业自身信用良好。而在发达国家,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因为自身小、巧、灵的运营特点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大量便利。第二,银行出于信用风险考虑,不敢给中小企业贷款。银行为了控制自身贷款风险,往往面临申请企业的信用评估问题。而由于中部地区金融改革进程较缓,其他配套制度(如政府担保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无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安全作出准确评估。而对大企业而言,银行可以通过收集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运用现在相当流行的EDF模型来计算违约距离。因而,银行在批准中小企业贷款时,通常需要合适的抵押品,尤其是不动产。如果中小企业缺乏合适的抵押品,则贷款很难成功。
(三)企业方面
由于我国监管等制度不完善,很多中小企业黑箱操作,信用缺失。中小企业操作不规范,管理随意,缺少制度规范,还款诚信不足,导致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大。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少、实力弱、人才缺、技术薄弱、市场恶性竞争等原因导致其经营不稳定,市场波动大。在此基础上,又在客观上带来了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会影响资本要素的流动方向。不同的区域政策和制度,会导致区域的不同发展。因此,中部地区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从具体细节中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提升地区的经济实力,制定适当的区域政策并使之法律化以保障其实施就尤为重要。缓和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的融资难现状,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和金融发展。
第一,完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手段。在当前环境下,国内资本市场的建设主要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决策。因此,地方政府在鼓励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上市的门槛等方面可能不会有太大作为。对中部地区的各级政府而言,可以对一些经营良好、产品市场空间较大的中小企业,鼓励其采取集合发行企业债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
第二,政府牵头,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企业与银行之间信用机制的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国内中小企业贷款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如果有地方政府信用的介入,就会大大缓解这一问题。中部地区可以仿照东部地区的相关措施,组建金融担保服务公司,专门为辖内经营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第三,加强政府间的区域合作,完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体系。目前,中部地区之间各个省份之间仍然各自为营,彼此间出台的很多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很多临时性的措施和办法很难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中。因此,中部地区的各省份应该要加强合作,尤为迫切的是对现有的各类政策进行梳理,同时建立比较详细和具有操作性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办法。
第四,优化中部地区银行机构类别与构成,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一是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可推动区域开发性金融的建设,如建立中部开发银行或中部发展银行,采取开发性资本模式和动手做资本模式进行运营,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援助。二是建立运营区域性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目前,中部地区各个省份之间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区域银行。典型的如湖北省的汉口银行,安徽省的徽商银行。但这些银行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和交流,影响力仅限于自己所在省份。中部地区间的银行可以加强合作,交流彼此之间的经验。尤其在实施差异化经营方面,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和流程。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现状的贷款产品和管理流程,在服务中小企业时,不能用大企业的标准甚至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升银行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让产品和流程管理真正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特点。同时,尽量实现贷款产品和运作流程的标准化,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
参考文献
[1]许传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成因与对策——湖北省个案分析[J].财贸分析.2007(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