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
2009-09-02林志霞钟永江
林志霞 钟永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学建议”同时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学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高中历史课堂活起来。
历史学科呈现过去性、阶段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等几个特点。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线索、内在联系和阶段特征。下面,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共性整合点。
● 情景再现,重塑历史
过去性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历史课所讲授的内容具有过去性,不可能再现。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
的过程,而学习历史又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的过程。所以,如何接近客观实际、求得真实的历史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困难。
传统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这样很难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历史氛围,使很多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
习历史。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再现历史、引人入胜,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是具体的、鲜活的、个性的,没有任何相同的两个个体。正是历史的这种具体性,造就了历史课中所出现的任何事物、人物和现象的固有特点。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凸显讲授内容的特征,冲击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能够很快抓住要学内容的特征,引发深入学习的欲望,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 动态展示,串联线索
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出现、发展、演变和消失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以时间为轴,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把握过程发展的基本线索、内在联系和阶段特征,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清晰地理清发展脉络,动态展示相关性,将抽象变换为具体,将微观转化为宏观,最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 积极互动,游戏巩固
历史学科的内容繁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科技、文学、艺术等,而这些内容彼此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加大了知识巩固和复习的困难,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者和学习对象之间,产生了积极的互动,并以游戏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阶段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要求历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和横纵联系,进而利用信息技术以再现历史、串联历史、总结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历史;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累积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理性思维、理解历史,这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点。
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解决整合点的困难。同时,加强教师综合素质、革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