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基层图书馆的作用
2009-09-02燕今伟孟祥保
燕今伟 孟祥保
摘要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主要功能和局限性,以及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基层图书馆的作用,指出加强基层图书馆网点的建设对于发挥文献共享体系的效益、提高全社会的文献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资源共享共享机制
在我国各行业系统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加强基层图书馆网点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贯彻国家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政策,如何协调好国家的资金投入,如何理性认识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作用,如何把握基层图书馆的地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于认清今后一段时期内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方向,实现我国跨行业跨系统的文献资源共享,以及促进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和基层图书馆的良性互动均具有积极意义。
1我国图书馆事业目前的发展形势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分别建立了以NSTL、CALIS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为代表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形成了我国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主干框架,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持续增加基层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基层图书馆网点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1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
1.1.1高校文献资源共享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是在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下建设的我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共享体系。CALLS依托网络,建立了全国中心、地区中心/省级中心和高校图书馆三级服务体系,具有集团采购、联合编目、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等功能,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打下了基础。CASHL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唯一的全国性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CASHL设立了17个中心图书馆,分工合作收藏外文核心学术图书和期刊,为高校系统内外的人文社科教学和研究机构提供文献检索和原文传递服务,并可对经过所在机构授权的终端用户提供直接服务。CADAL则致力于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推动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检索和多媒体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构建了网上服务平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也促进了各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建设。
1.1.2科技文献共享系统
2000年6月建立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一个虚体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多家科技文献单位组成,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NSTL在各地建立多个镜像站或服务站,把服务延伸到基层,实现资源共享。
国家科技部于2004年颁布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建设资源丰富、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其中“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平台”是六大平台建设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提出“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在总的发展规划下,各省(市)的科技管理部门也在建设本省(市)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其中的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一般由省(市)科技信息研究所(院)牵头,联合本地区的科技文献单位,设立向基层延伸的服务网点,面向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农村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科技新闻报道、数据库检索、文献传递、在线咨询、定题推送、学科行业导航等多种服务。
1.1.3文化信息共享系统
2001年,国家文化部领导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始实施,其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国家骨干通讯网络系统,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有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扩大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和利用,实现优秀文化信息通过网络为大众服务的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现在已经形成了由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和县、乡、社区基层网点组成的服务体系。
1.1.4各行业系统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随着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深化,各行业系统在文献资源共享方面的协调与合作逐渐提上了日程。从2007年开始,国家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CADAL管理中心、中央党校图书馆、国防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和机构定期召开“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协调问题。这个联席会议可以看作是在各大行业系统文献共享体系之间建立了一个高层的协调制度。
除了国家级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之间的协调,在地方层面上的合作也在发展。吉林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长春图书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在长春的13家公共系统、高校系统、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打破了文化、教育与科技系统之间的界限,在资源建设、馆际互借、联合参考咨询、成员馆之间通阅、联合采购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共享、共谋发展、互助多赢”,服务基层。目前已有成员馆29家。
2008年12月23日,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在长春召开了“全国文化教育科技系统资源共享、服务基层经验交流会”,推广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的运作模式和经验。三部领导、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文化厅长、省图书馆馆长,20余所高校图书馆馆长和主管校长,部分省、市科技情报所的所长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长春会议”致力于推进我国图书馆网和跨地区跨系统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表明国家在更高层面开始关注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资源共享问题。
1.2国家对基层图书馆发展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列入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以农村为重点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相继实施了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这些工程分别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领导实施,
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专项经费。
送书下乡工程第一期,文化部、财政部向30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图书馆和3000个乡镇图书馆(室)赠送农村适用图书390万册。财政部每年为送书下乡工程安排专项经费6000万元。“农家书屋”工程的投入更是高达数十亿元。一些省份把“农家书屋”工程扩展到城市,建立“社区书屋”,形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网络。这一轮政府对图书馆建设的投资力度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形成了一个基层图书馆建设的高潮,将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个是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包括行业系统内部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和行业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实现全社会的文献资源共享;一个是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包括各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图书/情报室、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以及数字化文献的服务网点等。处在这个大好形势下,如何使政府和民间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把握建设方针和服务机制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主要功能与局限性
文献共享系统在图书馆界常称作图书馆联盟,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虽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美国高等教育界建立的“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但是其真正的发展却得益于近20年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技术条件的进步使得文献信息易于传播,解决了早期图书馆合作难以解决的书目信息发布和文献传递问题。
近年来,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呈现了国际化趋势。1997年,来自世界各地图书馆联盟的代表在美国丹佛成立了“国际图书馆联盟联合体”(ICOLC),也被称作“联盟的联盟”。根据2008年底统计,参加ICOLC的各国图书馆联盟有200多个。在ICOLC的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功能。图书馆联盟的类型和规模不同,其功能也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建设协调、开展联合编目、建立联合目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电子资源建设及资源合作储存、参考咨询服务协作、计算机资源共享、藏书保护、人员培训与业务辅导等。国内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功能也大致如此。
这些功能涉及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多个方面,在多个图书馆协调工作的环境中,由于图书馆工作内容的相似性,使一个图书馆的内部工作能够共享其他图书馆的工作成果,避免重复劳动,了解彼此的馆藏和其他资源,共享人力、物力、文献,以至工作经验。这些功能基本上都是作用于提高图书馆内部运行的效益,而不是直接面对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图书馆联盟只是图书馆背后的支撑系统,使一个图书馆能够利用多个图书馆的资源为本馆的用户群提供服务。应该说,图书馆联盟在帮助各成员馆共享资源、节省投入、提高办馆效率和水平、提高对读者文献需求的保障率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在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文献服务方面,图书馆联盟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能取代成员图书馆,或者说,基层图书馆的作用。终端用户直接面对的是他们身边的那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决定了终端用户能够感受到的文献服务的水平。CALIS的工作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问题。
在CALIS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都对其寄予很高的期望。CALIS是依托网络的文献保障系统,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的口号,希望利用网络传送文献信息的有利条件,为终端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终端用户中树立文献共享系统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作为争取经费的一个理由。然而,依现有的经费条件,没有能力购买绝大多数商业性电子资源的全国使用权,即使有足够的经费,由于用户的需求不一,购买数据库的全国使用权在经济上也不合算。因此,一个高校图书馆如果它没有购买某个全文数据库的使用权,那么它的用户通过CALLS的网站就不能直接看到所需要的文献的全文,而只能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来获取。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对多数学校和终端用户来说,CALIS等图书馆联盟“一站式”服务的愿景并没有实现,用户的抱怨和意见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产生这种负面影响的原因,既有图书馆联盟自身定位太高,也有基层图书馆和政府主管部门对图书馆联盟作用的误解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打破各行业系统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之间的界限,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解决社会文献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使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图书文献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希望用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几个中心馆对全社会终端用户开放的方式来解决全社会的文献需求,却是不现实的。
3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基层图书馆的作用
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有一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是说如果建立了高速的主干网络,但是没有解决终端用户与主干网络的有效联接问题,那么这个高速网络的效益就不能真正体现。借用这个说法来看我们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可以说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就是发挥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效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随着国家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村综合文化站(室)等即将覆盖全国城乡,再加上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科研院所资料室/情报室、企业图书室/情报室等,一个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基层图书馆布局可望形成。基层图书馆的优势在于,他们熟悉所服务的用户群,能够真实地了解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他们最贴近用户的所在地,用户就近使用图书馆最方便。基层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他们所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不可能单独满足所服务用户群的所有文献需求。
如果我们能够依托已经建立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把散在的基层图书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资源共享的图书馆网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么就可以把全社会的文献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同类型用户的文献需求是不同的。各行业系统建立的文献共享服务体系在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的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了本系统用户的特点,具有为本系统用户提供文献服务的优势,因此对基层图书馆的支撑首先应该在本系统内体现,基层图书馆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该首先向本系统的中心图书馆请求帮助。各行业系统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之间应该建立多层次的横向协调合作渠道,发挥行业和学科文献资源的优势,解决其他行业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形成一个资源共享、服务互补的网络。这种共享服务的机制如图1所示。
图1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实现我国跨行业跨系统文献资源共享的路线图。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功能各异、作用不同但又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关系。处于这样一个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的基层图书馆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的职能外,还需要有新的工作职能:
(1)根据所服务读者群的文献需求,利用自己
有限的经费,采购常用的图书文献,或者提出图书文献配送的请求。
(2)熟悉本行业系统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功能和共享资源的渠道,知道在本地资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求助的渠道,能够办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手续。
(3)了解其他行业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资源特点、服务范围和联系渠道,与其他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立必要的联系。
(4)千方百计帮助用户获取需要的信息,在本地树立信息服务的品牌,成为本地信息服务中心。
(5)对用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
4两点建议
4.1当务之急是协调各行业系统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分工
从前文可以看出,国家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和基层图书馆的建设有相当大的投入,但由于体制上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各行业系统对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和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往往是自成体系,彼此之间没有整体规划和明确分工,因而可能重复建设,也可能出现缺失和遗漏。如,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以及文化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全国64万个行政村都将建立农家书屋,这么多管理人员的培训怎么解决?因此,需要有权威机构,或者被授权的机构,或者以某一种组织形式来协调各行业系统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和基层文献信息服务网点的建设,明确在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各自承担的任务和投资方向,争取达到最好的投资效益。要做好这项工作,深入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石丽珍、仲维华在《关于创建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的几点思考》中的一段话可以从一个侧面诠释这项工作:“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构建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社区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室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以高校、科研等行业系统图书馆加盟为保证,配合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建设,”“让图书馆联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点,成为关注民生、民众享有公平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
4.2对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点的支撑是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下一阶段发展的工作重点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各行业系统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主体框架已经形成,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制度,开始发挥效益。要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工作经验,在总体规划下推进基层服务网点的建设,解决单个基层图书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图书馆联盟的整体效益。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文献资源的整合。应帮助基层图书馆根据其在共享体系中的地位和用户对象,制订自己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不求拥有,但求可得。基层图书馆还应根据本地的情况,收集本地用户需要的其他信息资源,作为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基础。
(2)服务机制的构建。帮助基层图书馆背靠共享服务体系,建立适合本地需求的服务制度,根据可获得的条件配备必要的设备,建立与共享体系的联系渠道,使基层图书馆能够开展形式多样、具有个性、符合需要的服务,如: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等。
(3)人员培训。对基层图书馆人员的培训将是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关键。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图书馆员,都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应编写适合基层图书馆员的培训教材,使他们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在培训基层馆员的工作中,除了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内要有培训任务,图书情报专业的学会、协会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