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慈善事业激励机制的建设与思考
2009-09-02张继东
张继东
近年来,在省慈善总会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吉林市慈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捐赠规模日益扩大,慈善救助深入人心。特别是经历“抗震救灾”、“慈善救助双日捐”、“送温暖献爱心”等多个募捐活动考验后,吉林地区各级慈善组织去年募募集款物1.3亿元,约为吉林地区社会捐赠总额的80%。市民平均每人向慈善组织捐赠30元,慈善事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募捐工作中,我们感觉到有效激励对于激发公众慈善热情,提高慈善机构的劝募能力极其重要,是推动慈善高速度、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就如何建立慈善事业激励机制谈些肤浅认识。
一、激励机制含义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工作动机,使人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就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定的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业的兴衰。
二、激励需求分析
人们的行为往往和激励相联系,有动机才能有行为。目前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相对淡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慈善氛围比较浓厚的美国,每年捐赠到各类慈善公益事业的资金占美国GDP的9%。除了公民慈善意识以外,更多的是激励机制作用的一种表现。中华慈善总会举行的相关活动中,往往是跨国公司致力于慈善事业,国内企业热情并不高。有调查结果称国内企业90%没有参加过慈善捐赠。不少企业和公民在一个问题上有相当的共识:投身慈善事业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慈善者往往给予许多政策优惠,而在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样的激励机制。激励作为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方法,已经被越采越多的企业所运用。把激励机制灵活引入到现代慈善事业中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和公民的慈善意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慈善事业中,加快慈善文化培育传播,从而提高慈善组织的核心能力。
三、有效激励措施
1会员制提升公民捐赠积极性。为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理念,吉林市慈善总会实施慈善捐助会员管理方式。凡是向慈善组织捐赠的市民,填写资料后,可取得慈善捐助会员资格,随着今后会员参与慈善捐赠次数和款物的增加,积分也随之增加。当捐赠人或直系亲属遇到困难时,可凭《捐赠证书》和证明材料为本人或直系亲属申请慈善救助。这种互助机制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选择慈善总会捐赠,尤其是个人捐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准市场化运作激励企业捐赠。在开展募捐活动中,市慈善总会不断尝试各种新的募捐形式,把慈善募捐和一切事物联系在一起,与吉林市歌舞团、吉林化纤歌舞团、彩虹京剧社等文艺团体开展慈善义演。与中凯集团合作举行百万住房慈善义拍,将慈善募捐与娱乐消费结合。启动会徽标志有偿使用、开通网上捐赠、“慈善捐赠箱走进江城”等活动,建立“北方慈善基金”等基金项目,推动企业文化和社会公益的有机结合。激励更多企业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实现一次活动多个赢家。
3精神鼓励机制增加捐赠收益。市政府将慈善捐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开展了“江城慈善双十佳”等评选活动。在各项募捐活动中市慈善总会对个人捐赠款物1万元以上、单位捐赠款物5万元以上,推选为慈善总会理事或名誉理事;个人捐赠款物5万元以上、单位捐赠款物10万元以上由市慈善总会授予“江城慈善公民”或“江域慈善企业”荣誉称号;捐赠数额巨大,为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由市慈善总会申报省或中华慈善总会给予表彰奖励。去年我们先后授予29家企业为“江城慈善企业”:7人为“江城慈善公民”;15家单位为“温暖灾区爱心单位”;12家单位为“2008年度慈善救助双日捐特殊贡献单位”荣誉称号。同时与有关新闻单位配合,为捐款大户免费刊发照片和专访,特别是“抗震救灾”活动中,我们把到慈善总会捐赠的每笔捐款都刊登在《江城晚报》上,使慈善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达到为捐赠人宣传的软广告目的,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慈善事业的热情。
4牵头单位激励机制促成捐赠良性循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市慈善总会走访调查有关部门单位,在全市按行业、系统理顺页关系,确定了民政牵头,教育、卫生、金融、工会等部门和组织参与的捐赠牵头负责奖励制度,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负全责,抽调专人抓捐赠的慈善捐助工作机制。对完成捐赠任务的县(市)区和牵头单位,给予1%的奖励,超额部分给予2%的奖励。对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工作人员给予6000元奖励,超额完成任务的牵头单位还要适当提高奖励标准。对完成任务好的牵头单位,在分配救助资金上优先照顾,由牵头单位提出分配方案,经市慈善总会批准后,按职工捐款15%,单位捐款20%返给牵头单位,对捐款单位困难群体实施救助。这些措施使我市“慈善救助双日捐”等募捐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推动实现新突破。
5税收减免政策降低捐赠成本。政策引导上,总会加大宣传力度,按照有关规定,给各大企业邮寄《关于全省慈善会接受社会捐赠有关税收政策通知》,使更多捐赠人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明白捐赠就等于纳税。同时对已经捐赠的企业,办理减免手续提供规范快捷服务,用税收杠杆撬动人{门的慈善之心。从而消除捐赠人的后顾之忧,使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6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捐赠效率。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较好的服务也会激励爱心人士参与捐赠。吉林市慈善总会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慈善募捐的运作模式、捐赠方式,借助雪花啤酒节开幕、北京奥运会等契机,开展了来自奥运会开幕式美好祝福等联谊活动。以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募捐机制,从前期洽谈项目到后期服务都充分考虑捐赠人的利益,签订好各类法律文书,建立完善的捐赠人信息库和效能监督制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简化捐赠程序,对捐赠人做好包括捐赠前的策划、捐赠中的宣传和善款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服务工作。项目结束后,定期拜访捐赠人,邮寄新年贺卡,生日赠送鲜花,加深感情,使慈善捐助实现最佳的效率、效益、效果。
7阳光操作建立信用激励机制。慈善资金的募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捐赠人捐助信心的树立和增加。为提高公信力,我们建立了快速信息发布制度,“抗震救灾”等大型募捐活动,实现捐助实时统计,捐赠箱一天~清。每笔善款都公布在次日《江城晚报》。对捐助资金、物资实现快速审计。制作“捐赠款物跟踪卡”,捐赠人可持监督卡跟踪回访自己的救助对象。每年定期将善款使用情况、资金分配、群众接
访记录、救助手续及档案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公开栏、公告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以利于公众知情、社会监督和舆论鼓励。
四、几点思考
1慈善激励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全方位、多角度、长期性的建设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增加捐赠人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减少捐赠人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如开通网上捐赠、销售慈善标记产品等方式,提升捐赠人满意度。激励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我们实施中经常出现对后期激励不够重视,对捐赠人的支持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慈善的声誉和后续设捐赠的连续性。
2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激励机制建设。政府应抓紧制定《慈善事业法》、《义工服务条例》等明确慈善组织地位职能,特别是统一减免税收政策,简化减免程序。强化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宣传版面上,由临时性版面向固定性版面转变。优秀慈善典型的事迹应当进课堂,建立起政府表彰社会褒扬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肯定慈善典型的社会价值。重大活动上,政府应从财政上给予资金支持。去年“抗震救灾”活动中,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救灾募捐活动接收的款物坚持专款专用原则,捐款全额存入专户,实行专账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从中支付任何形式的工作经费。”慈善总会在募捐活动中累计支出的物资运输费用、劳务费、宣传费共计27万元,在不提经费又无政府资助的情况下,这些费用都要从市慈善总会办公经费中列支,导致总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日常运转难以维系。
3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加强慈善工作者队伍激励。现代管理学认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工作的影响极大,还概括了一个表达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三者关系的公式: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可见,建立一套针对慈善工作者包括薪金、福利、职位晋升、教育培训、社会荣誉等综合激励制度,使慈善工作者收入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激励慈善工作者为慈善事业忘我拼搏。中华慈善总会刘国林秘书长在会议发言中曾讲过:“如果慈善工作者都到了被慈善的地步,慈善事业怎能有发展”。
慈善事业是无偿的,但是如果能让捐赠者善有善报,必将增强公民、企业和慈善工作者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特别是国家、省慈善大会召开后,慈善事业必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作为慈善机构,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落实会议精神,不断审时度势,沿着健康轨道推进慈善激励机制的创新,提升整个社会的感恩意识,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最终使慈善走入全民时代。